你好,我是李希贵。我先来和你分享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学校。一句话:学校是孩子走上社会之前的社会。
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在走上社会之前,在学校里先活一遍?
因为在学校这个地方,犯错没有风险。或者说犯错的成本很低。学校安全地给成长中的孩子划出边界,在边界里边什么都可以有:有成功有失败有挫折有迷茫,所有未来在真实社会里一个人可能遇到的情况,最好都让他们在学校里先体验一遍。
有时候,孩子做错了,这样就有可能发生冲突,但是没关系,学校要接受这种情况。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成长,在学校期间的体验是不分好坏的,每种体验都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价值。家长代替不了孩子的体验,无论你跟他们说什么,他永远、也只能去自己重新再来一遍。
你会看到世界上各个国家虽然学制是不一样的,比如俄罗斯小学四年、我们是六年、美国大部分是五年,但是到基础教育结束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框定在18岁。
这并不是因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知识、能力都需要学到18岁。而是到18岁,一个人的动力体系和制动体系基本上就达到平衡了。也就是说你的发动机和刹车基本上能匹配了,这个时候才把你放到社会上。
但是比如有的国家还有一个规定,就是21岁之前不能喝酒。因为喝酒了之后,可能你的刹车系统又失灵了。
这就是基础教育,需要为一个人在成年之前提供全部社会生活的体验。提前“预活”了一遍了,知道社会是怎么回事了,然后放飞。
我们教育工作的挑战就是应对这个问题:怎么能够把一个学校在最大限度上变得更像一个社会呢?
下图是一个媒体人在十一学校观察到的一个瞬间:
这样的场景在十一学校比比皆是,它怎么出来的呢?靠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