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一直有读者问到背单词,“孩子学英语,到底要不要刻意背单词?“
这个问题,我想无论是咨询资深家长,还是翻阅各大教育公号,很可能会听到两种声音。
一个是不要,因为会破坏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单词应该靠多听多读多说慢慢积累;
另一个则是需要,学中文尚要认字写字,学英语怎能不背单词?想当年咱们就没少背,四级、六级,要出国读书工作的同学考过的托福、雅思、GRE …… 几乎每一次考试,都离不开背单词。
听起来两个都有道理。而且,你会发现,第一个声音,往往来自英语牛娃的家长;而第二个声音,多半自己的英语就很不错。
究竟该听哪个?
孩子到底该怎样学单词?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
该不该背单词?看年龄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查了很多关于孩子词汇认知的材料。我们先来看下美国孩子的情况。
美国是一个移民特别多的国家,很多孩子来自非英文母语家庭,从小在家里并不讲英语(逃逃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到了上小学时,英文母语和非英文母语家庭的孩子词汇量差距是很大的。
下图是美国孩子在小学前,单词方面的平均水平。英文母语孩子的词汇量约在3000-4000,非英文母语孩子的词汇量在1000左右。
这些单词量是怎么获得的呢?靠日常生活,平时和父母的对话,电视,动画片,英文儿歌,绘本阅读……就类似咱们的孩子小时候学说话一样,能听能说,在真正开始“认字”之前,脑海里就已经积累了很多“词语的声音和含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总之,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对单词的掌握,多半靠“习得”,并不需要刻意记忆。因为这时孩子的大脑处于语言学习的“超级黄金期”。TA具备了一种“超能力”,能够迅速从听到的声音中抓取和总结词汇,形成自己大脑里的词汇库和这些词汇的使用规则(语法)。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和大家提过,华盛顿大学大脑科学研究所教授,帕特里夏·库尔(Patricia Kuhl),曾在她的一个TED演讲分享过人类语言学习能力的曲线图:
总的来说,这种语言学习的“超能力”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急剧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英语牛娃的家长并不赞同刻意背单词,因为他们抓住了孩子的语言黄金期,孩子的确没有背单词,但通过磨耳朵、看动画、读绘本,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词汇量!
而且,从美国非英语母语家庭孩子的平均词汇量来看,家长只要下功夫,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语言环境,学龄前获得1000左右的单词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突然想起网上一个段子:
讲真,如果家长抓得够早,4岁1500的词汇量是有可能实现,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
但是,但是,如果孩子英语起步较晚?怎么办?
我建议,要刻意去背单词。
学习一门语言,单词量是必须的。而用什么方式学,是个性价比问题。
当孩子到达一定年龄,从语言声音中自动提取单词含义的“超能力”已经开始下降(每个孩子对语言的接受能力差异比较大,一般来说7、8岁以上),尽管TA依然可以通过磨耳朵、多听多读的方式来积累,但效率低,速度慢,而且这时孩子其他学科也渐渐紧张起来,时间捉襟见肘,所以刻意背单词很有必要。
打个比方,假如我们要去一个语言完全不通的国家生活,没有任何准备,直接到当地人中去模仿、适应可不可以?当然是可以。但如果事先已经积累了一些当地语言的词汇,肯定要快很多,时间精力成本投入的性价比也要高很多。
该不该背单词?分阶段
那听说读写都开始得很早,走原版路线的英语牛娃,就不用背单词了吗?
当然不是。
不背单词,在低龄启蒙阶段是没问题的。正如前面所说,如果孩子启蒙的年龄很早,恰好在TA对语言非常敏感,吸收能力很强,但记忆力、专注力却还很一般的时候,背单词,不如通过大量听读来习得的性价比高。
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就一定得通过刻意练习记忆,去提高单词量。
孩子单词量小会造成两个后果:
1. 最现实的,考试搞不定。尤其是将来留学可能需要考的ISEE、SSAT、托福、雅思这类国际标准化考试,没有足够的单词量,无论是词汇题,还是阅读题,都很困难。网络上流传着一则关于“不背单词”后果的段子,很是贴切~
2. 没法用英文做深层次的沟通。日常交流所需的词汇不多,但涉及到一些有深度的讨论,比如哲学、科学、历史、伦理、文学等等话题时,往往会被陌生的单词卡住,或者听不懂,或者说不出来。
这点上英文和中文的难度相当,但难的方向不同。咱们中文字不多,但往往一字多义,依赖语境、意境的情况非常普遍,在理解上比较困难。
英文的表达相对精准,但导致的结果就是单词量巨大。举个例子,同样是“胡子”,鼻子下面的胡子叫moustache,下巴胡子叫beard,猫的胡子叫whisker…再有咱们中文造词很聪明,比如我们一听到“啥啥鱼”,尽管不一定认识,但肯定知道是一种在水里游的生物,英文却很无厘头,鲸鱼叫whale, 鲨鱼叫shark,三文鱼叫salmon,金枪鱼叫tuna…相互间看起来毫无关联。
实际上,美国孩子上了小学后,也开始要求背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