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杏东小学!
获年度认可!
教学实践成果“五环整体化导学”
被中国教师报
评为“2020年度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之一,
同时成为可借鉴的教学行动榜样
亮眼成绩
杏东小学借由“四位一体”教研模式的“五环导学”改革,教师专业技能得到迅速提升。
1、2019年在集美区青年教师五项基本功比赛中,该校教师综合项目获奖共17人,其中一等奖4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2人,成绩名列全区第一,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
2、在2020年集美区教师技能赛中,该校共有14名教师荣获各学科奖次,其中一等奖7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成绩名列全区第一,学校再次获评优秀组织奖。
3、在2020年厦门市第五届教师技能大赛中,该校荣获2个特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同时该校还荣获厦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岗位练兵先进单位。
那么,
什么是“五环整体化导学”?
对学校教学有何影响?
名词解释“五环整体化导学”课堂模式是根据学科知识内容将学生“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五环学习统整为一个习得系统,以“学习单”形式呈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以“学习单”为纲,引领学生通过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学习和全班整体学习的学科活动开展,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猜想到验证、从习得到反思的过程,这是一个有结构、有逻辑的整体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之痛引发课堂转型与变革
杏东小学校长张超怀介绍:
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的课堂转型与变革从未停止过,‘五环整体化导学’是我校课堂改革的2.0 版本,就是要让学生从原来“碎片化”学习走向“系统化”学习,让教师从原来“碎片化”教学转向“系统化”导学。
学校从2013年建校之初就开展的运用“两单一案”(《校长领学单》《家长伴学单》和《教师导学案》)沟通体系贯通家校“三爱教育”共育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受到家长和领导的广泛肯定,学校2018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
但是由于小学传统的“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这五大学习环节一直处于碎片式学习状态,“写满了预习笔记,却无法回答课上的问题;上课认真听讲,却无法完成作业;写作业态度认真严谨,学习成绩却没有提高。”这是教师陈艺斌总结的语文碎片化教学之痛。
自2018年3月起,学校紧盯“五环碎片式学习”这一发展学生“三爱”素养的“拦路虎”,启动“新五环学与导”应对策略,建立“五环整体化导学”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两年来学校在市区各类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上有35人次获奖,学校也被确定为2020年福建省基础教育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校培育单位。
“五环整体化导学”改变课堂样态
“大家动手操作一下,看怎样烙才能把烧饼两面都烙好,而且最节省时间?”数学老师说完,学生们用手中的烙饼模具就开始操作起来。分组协同学习完,学生上台讲解烙烧饼的最优方法,然后老师再进一步将烙饼数量扩展到4个、5个……10个,让学生们分析对比其中的规律。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杏东小学的日学教学中,通过教学改革让课堂样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上建立了十分融洽的协同学习关系,学生在小组协同学习中,有补充,有质疑,有反刍,勇于突破挑战性问题。教师已经习惯了以“蚂蚁之眼”观学生细微之变,以孩童之心体学生敏锐之思。
科学教师袁俐说:
如今的课堂,学生自主性大幅提高,课堂生成更多元了。对于教师来说,看上去课堂上‘说’得少了,事实上课前‘备’得更多了。
课堂改革让每个孩子学习都有收获
(图/走进嘉庚故居研学活动)
为进一步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学科素养,学校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到“五有”,即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有方法地自主学习,有信心地表达想法,有反思地倾听分享,有选择地积累收获。
(图/备课组研讨单元整体设计)
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了“五环整体化导学”教研系统,通过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研究方法,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张超怀说:
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高品质的学习权’。学习权不是让孩子跟着教师一起学习,不是跟着同伴一起求索,而是经历自己的“改变”。学习是自己的事,无论是协同学习还是整体化学习,都是为了引导孩子不断与自己对话。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即使经历了相同的学习过程,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