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有网友爆称,其购买的楼盘和某名校属同一社区,满满的自豪感!瞬间蹭了一大波流量,引得无数韭菜尽折腰。
图片
图片
其实
社区≠学区!
图片
01
「社区划片」不等于「学区划片」
“社区”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学区”
学区是指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的位置,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学校周边确定若干小区或社区作为学校的施教区。这里的施教区实际就是人们所说的“学区”。
从上面看
社区和学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图片
图片
厦门各个区每年公布的小学招生片区划分表就可以看出,社区不是划片的最小单元。同一个社区不等于同一个划片。
简单来说,有部分关联,但一码事归一码事。
同一社区,可以划进不同学校。如:洪琳湖社区中,洪琳湖一里、二里对应划片的小学是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洪琳湖三里、五里、六里对应的却是翔安区教师进修附属小学。未来规划中的第四实验小学建成后,预计这里的施教区还会调整。
同一所学校,可以招收不同的社区。如:实验学校、舫山小学、马巷中心小学等,都招收2个以上的社区适龄儿童。
图片
02
「就近原则」就是「学区划片第一准则」
图片
每年3月份厦门市教育局公布的招生方案中,第一大点几乎没变——“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
由于学区片划分是一项涉及到众多学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具有影响范围大、关注度高的特点,所以各区教育局和招生学校在从事这项工作时,都非常慎重,力保“公平、公开、公正”。
由于各区实际情况不同,目前全市并没有统一非常具体的划分标准,但划分的基本准则不变,就是在保证学生有公派学位的情况下,就近入学。
当然,所谓的“就近入学”,并不是拿尺子在地图上画画,看哪里近就读哪里的,而是要根据学校服务半径、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社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并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
教育部多次发布通知
要求各地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
一般实行单校划片
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
统筹考虑过去片区划分和生源分布等情况
积极稳慎推进多校划片,促进教育公平
图片
其实
初中“多校划片”政策在岛内初中已实行多年
相信未来也是一个趋势哦
图片
编辑:张惠玲 吴肖钰
校对:郭淑君
审核:区教育局组宣科、教育科、信息中心
翔安区教育局信息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