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惠民大叔公益平台
微信关注
  • 当前位置:资讯中心厦门教育厦门教育大事件 → 详情页
      快速交流可加微信:ixm007(已有3万厦门家长关注我,非官方积分入学免费咨询公益平台)
    115岁!厦门一中生日快乐!为什么大家说她好?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厦门招考  来源: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10-26 15:16:33

     厦门一中

     
    祝你生日快乐!
     
     
     
    图片
     
     
    今天
     
    厦门一中自豪地迎来115岁生日
     
     
     
    这种骄傲应该不只属于厦门一中——
     
    115岁的厦门一中
     
    现在是中国著名中学之一
     
     
    今天出版的《厦门日报》,通过几组数字和几位个体的故事,描绘115岁的厦门一中为什么值得那么多人的向往。数字背后有这所百年中学的历史,有骄傲,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平衡点的艰苦探索,以及它的未来憧憬。
     
     
     
    版面截图
     
     
     
    “数一数二”的厦门一中
     
     
     
    1所学校
     
     
    厦门一中创建于1906年,时称厦门中学堂,是厦门最早的官办中学。厦门中学堂前身是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创立的玉屏书院。
     
     
     
    和所有百岁学校一样,厦门一中经历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更名——历经思明中学、省立第十三中学、省立厦门中学、厦门市立中学,1951年定现名至今。
     
     
     
    厦门一中五三楼全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厦门一中校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厦门一中校门
     
     
    2个校区‍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厦门一中一直在文园路办学。2015年,学校响应厦门市跨岛发展战略,到海沧马銮湾西片区开疆拓土。2018年9月,厦门一中海沧校区投用。
     
     
     
    现在回头看,厦门一中海沧校区至少创造了两个名校岛外办学的纪录,一、建设速度,二、它很快赢得学生家长信任,不仅靠颜值,还靠办学水平。
     
      
    现在,厦门一中有两个校区——思明校区和海沧校区。
     
     
     
    #思明校区
     
     
    ●方位:文园路93号(初中部)、文园路75号(高中部)
     
    ●占地面积:190亩
     
    ●规模:初中48个班,高中60个班
     
     
    #海沧校区
     
     
    ●方位:海沧东孚南路99号
     
    ●占地面积:160亩
     
    ●规模:初中30个班,高中90个班
     
    6万多名校友
     
     
     
    不完全统计,115年来,厦门一中共培养6万多名毕业生。
      
     
    他们中有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体育健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国务院原副总理、中科院原院长方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科院原院长卢嘉锡,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原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倪志钦,原世界乒乓球冠军郭跃华,诗人舒婷,以及被誉为“浴火凤凰”的烈士黄美妙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的
    故事
     
     
     
    ●张作义  
     
    厦门一中79届校友、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
     
     
    39岁出任院长  领导研发核电站
     
     
     
     
    张作义1979年从厦门一中考入清华大学,不过,直到最近,他的同学才从一段视频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今年清华建校110周年校庆前,清华大学“大学”系列论坛邀请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解读创新内涵,张作义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段后来广为流传的视频里,作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院长兼总工程师的张作义公布了一则消息:世界首座工业规模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已经完成全部的工程建设,正在等待批准,加载核燃料点火运行。
     
      
     
    “年发电14亿度,可以为200万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万吨。”张作义用数字,向大家阐述这一核电站建成的重大意义。
     
      
     
    在清华大学,也不是很多人知道核研究院,它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暗语——200号。这几年,200号及其掌门人的消息才见诸报端。张作义17岁从厦门一中考入清华热能系;32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之一;39岁,出任核研院院长,领导了世界首座工业规模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研发及工程实施,成功突破了高温气冷堆的主要核心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领跑者。
     
     
     
    数据告诉你
     
    师生多优秀
     
     
     
    从2015年开始,厦门一中每年都要向社会公布高中毕业生去向图。时任厦门一中校长周君力说,这不是凡尔赛,而是回报社会对一中的信任和期望,对学校也是无形的鞭策。
     
     
     
    厦门一中现任校长陈文强认为,对于中学来说,毕业生考上哪里不应该回避——无论我们有多么美好的理想,都要首先服从让孩子上一所好大学的现实需要。他说,对于像厦门一中这样的学校来说,我们要避免的是,不能让高考成为学校唯一的关注点。
     
     
     
    他认为,现在的高考已经悄悄地变了,更加注重考察学科核心素养,如果一所学校只关注高考成绩,那也不可能取得成绩。
     
     
    厦门一中高中部(记者 林铭鸿 摄)
     
     
     
     
     
    12.9%
     
     
    每年高考,福建省有一小部分考生是不知道自己位次的,即文科(历史组)前50名,理工类(物理组)前100名,这就是俗称的高分考生,高分考生分布是像厦门一中这样中学的“兵家之地”。
     
      
     
    近5年来,厦门一中高分考生人数在全省占比12.9%。
     
     
    124名
     
     
     
    近五年来,厦门一中有124名学生入读中国最著名的高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95% 、68.5%和41.2%
     
     
     
    当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近五年来,厦门一中高中毕业生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等同985大学)录取的比例稳定在41.2%,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等同211大学)的录取比例达到68.5%,本一率则一直保持在95%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近几年,全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录取率是3%,“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录取率是8%。
     
     
     
    那么,
     
    学霸们最青睐哪个地区的大学?
     
    来看图↓↓
     
    2017年-2021年厦门一中被985高校录取毕业生去向分布图
     
     
    两个100%
     
     
    近两年,国内不少优质高校成为高考热门学校,2020年有13所,2021年18所,厦门一中实现连续两届13所和18所学校全覆盖,2020届和2021届分别有67人、112人被这些高校录取,位列全省第一。
     
     
    18所大学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以及天津大学。
     
     
    近50%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第二年,该计划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有别于世俗的热门专业,因此,有人说,报考强基计划学生不仅要有分数,也要有家国情怀,有担当、肯担当。
     
      
    从一开始,强基计划受到厦门一中高分考生热捧。2020届报名人数340人左右,2021届470多人报考,人数将近高考报名人数的一半。
     
     
    强基计划实施两年,厦门一中共7人进入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10人进入北京大学,位列全省第一。
     
     
    超50名
     
     
    最近五年,厦门一中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国赛奖牌,五年无一虚发,其实,十年也是这样。
     
     
    这其中的不容易在于:国赛必须是每年全省一等奖的前十余名学生才有资格参加。
     
     
    校方的统计数据还显示,近十年来通过学科竞赛升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已超50名学生。
     
    他的
    故事
     
     
    ●陈汜玄
     
    2017届高中毕业生
     
    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生
     
     
     
    在清华还是学霸 学舞蹈参加比赛
     
     
     
     
    2017年,厦门一中高三学生陈汜玄以全省理科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但因为名字中的“汜”读作“si”,他被他的同学称为“小四”。上周六,我们回访了他。
     
      
     
    花了几个小时,小四欢快的声音才出现在电话那边,他说,早上专心做实验呢。
     
      
     
    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小四”排名年级第二。去年,他拿到直博资格,这意味着理论上,21岁的他再读五年,可以拿到博士学位。
     
      
     
    不过,陈汜玄“炫耀”的不是这些,他说,我忙的原因是我把一部分精力花在学习舞蹈。上清华后,小四突然对舞蹈产生兴趣,“觉得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尝试一下也无妨”。没有舞蹈基础的他加入清华大学舞蹈队,刻苦训练,成为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清华代表队的一员,还到人民大会堂参加演出。
     
      
     
    陈汜玄的高中同学,不会觉得奇怪。在厦门一中时,“小四”满腔热情地投入各种社团活动,大小“通吃”。陈汜玄是学校“薪火相传”的主要负责人,这是一个通过义演义卖募捐,去资助孤儿的学生慈善组织。
     
      
     
    在厦门一中,陈汜玄还参加学校美式辩论赛,以及诗社。
     
      
    陈汜玄上周说,他的中学为他在清华的学习奠定基础——除了学习能力,当时他还参加物理竞赛,获得国赛铜奖,成绩并不理想,但是,这让他大学前两年轻松不少,因为大学物理和高数,他在中学都学了。
     
     
    三分之一
     
     
     
    在业界,省市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被称为老师的“高考”,三年举办一次。数据显示,在福建省四届教师技能大赛和厦门市五届教师技能大赛中,厦门一中的老师也交出高分答卷——四届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获奖总人数达29人,五届市教师技能大赛获奖总人数达126人。
     
      
     
    这是什么概念?以去年年底揭晓厦门市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例,最高的特等奖,全市中学有9个,3个被厦门一中老师获得;从获奖比例看,全市一等奖获奖比例10%,厦门一中是25%,全市一二三等奖获奖率是60%,厦门一中是77%。
     
     
    他的
    故事
     
     
     
    ●兰福彬  
     
    厦门一中生物竞赛金牌教练
     
     
     兰福彬和学生刘婉婷合影
     
     
    把不少学生送进清华北大
     
    他靠的是真功夫 
     
     
     
     
    在高二才读十几天,本月,厦门一中16岁高二女生刘婉婷被清华大学预录取,这意味着她不用参加高考——在十月初结束的第30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刘婉婷获得国赛金奖并且入选六十人的国家集训队,从而获得保送大学资格。
     
      
     
    这是厦门一中生物竞赛金牌教练兰福彬指导的第N个通过竞赛被保送到清华北大的学生。但是,今年的金牌来得很不容易。由于厦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刘婉婷到了国赛举办地杭州,被送去隔离酒店,一度还可能无法参加比赛。紧急时刻,兰福彬给浙江省领导写信,为刘婉婷争取到继续比赛的机会。
     
      
     
    不过,这也意味着刘婉婷一个人得在隔离酒店备赛,老师们只能隔空指导,兰福彬每天还要给刘婉婷发微信打气,安抚她的情绪,微信的开头都是“徒儿”,时不时还要发一些心灵鸡汤。
     
      
     
    几年前,兰福彬也曾把一位特别“懒”的女生送进清华大学。这位名叫殷文馨的女孩,有个奥赛选手的大忌:爱睡觉——一个星期必须有四五天,每天睡够八九个小时,“包括中午45分钟午睡”,才有力气去完成作业,因此,她经常无法完成兰福彬布置的作业。兰福彬说,当年到武汉集训,备战国赛,40多天,她胖了10斤,原因是“吃得好,睡得饱”。
     
      
     
    兰福彬知道她有这一习惯,即使她在他的课堂上睡过去,他也不打搅她;知道她最怕写作业,也不会催她交,还会应她要求,勾题给她做。不过,兰福彬并非“不管部部长”,他牢牢掌握了方向,譬如说,每个阶段要看什么书,他会提出要求。时不时还会抽查,如果答不出,他也会发脾气。
     
      
     
    兰福彬经常得深入厨房,或是到田间地头,去抓蟑螂、蚯蚓、蜗牛、田螺等来给学生解剖。由于有充足的“货源”,殷文馨当年参加国赛,在实验中发挥异常出色,最终获得金奖,入选国家队,被保送清华。
     
      
     
    上周,兰福彬认为,刘婉婷能够获奖的原因之一是,师徒默契。他说,我们在相互学习中获得进步。几年前,殷文馨说,我们问他问题,如果是他会回答的,他总是很生气;只有问他回答不了的问题,他才会高兴——他回答不了的问题,说明我们已经学得比他深,他才会高兴。
     
      
     
    厦门一中每个奥赛奖牌背后,都有类似生动故事,也藏着学科竞赛奖牌的秘密。
     
      
     
    陈文强说,兰福彬也是厦门一中那些功夫老师的代表,他们深藏功与名,是为了把学生“托举”到更高平台。
     
     
     
     
     
    四连冠
     
     
     
    有人说,厦门一中就像“别人家的孩子”,会读书也算了,运动场上居然也跑得比人家快,跳得比别人高,球踢得比别人好,还能唱会跳。
     
      
     
    厦门一中最新的艺体成绩单是:获得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游泳比赛冠军,仅是2019年,就有15人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乒乓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在全省比赛名列前茅。
     
      
     
    厦门一中彩虹合唱团连续四届荣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声乐组(合唱)一等奖,是福建省参加声乐组比赛获一等奖次数最多的学校,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由教育部举办,三年一届,被称为学校艺术“奥斯卡”;厦门一中语言朗诵团首次登上全国舞台,获得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朗诵二等奖;厦门一中管弦乐团也开始声名鹊起。
     
      
     
    厦门一中副校长陈佩玲说,很多人认为,要考上好大学就得全力以赴,必须压抑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厦门一中坚持的理念是“你有多大本领,一中为你提供多大舞台”,我们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他的
    故事
     
     
     
    ●罗旭
     
    厦门一中2000届高中毕业生、央视国防军事频道主持人
     
     
    在老师鼓励下
     
    走上主持之路 
     
     
    五年前,厦门一中110周年校庆时,罗旭回一中主持节目,他介绍了自己是如何从厦门一中走上播音主持的。在罗旭刚上高三时,一中的振万教学楼贴出了北京广播学院(即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的招生简章,他起初并没有当回事,他的语文老师卢梓省跑去找他,鼓励他去报考,还辅导他。
     
    罗旭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参加了初试、复试,居然收到了文化课考试通知书,最终考上北京广播学院,走上了播音主持之路。
     
     
     
    ●刘星辰  
     
    厦门一中2016届高中毕业生、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生
     
     
     
    学霸“游”进清华
     
    体会“一”的含义
     
     
    现在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读博的刘星辰,是“游”进清华的飞鱼——他是学霸,也是游泳健将。
     
     
    2013年,刘星辰以厦门中考第一名,考入厦门一中,三年后,他“游”进清华大学——2016年,他参加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员考试,不仅在游泳池里所向披靡——刘星辰是仰泳第一,在清华大学当场举行的文化课考试中,也霸气侧漏——刘星辰在清华大学当年900多人的高水平运动员报考考生中,拿到第一名。
     
      
     
    刘星辰获得清华低于本一线20分的降分录取优惠,当然,他也没有占清华多少“便宜”——高考成绩远超出本一线。
     
      
     
    五年前,刘星辰选择就读清华大学建筑系,他上周说,他之所以选择建筑,是因为在通用技术课上播放的一段超高层建筑设计与建造的纪录片,使他钟情于建筑这门学科。
     
      
     
    在清华,刘星辰一边游泳一边读书,他现在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博二学生,本科时,他凭借成绩等综合成绩,被直博。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的中学,刘星辰对高中部数学广场铺地上的六阶幻方印象最深,他说,每行、列、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为111。这个数字密码隐含着对每一位一中人“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要求。他说,在一中六年,我一遍一遍地体会“一”的含义。
     
      
     
    他把这个习惯带到了大学。刘星辰说,一中学子的幸运就在于筑基阶段时,拥有了一中教育所奠定的那块基石,唯有打牢基础,建筑才能拥有强度、跨度与高度。
     
     
     
     
     
    三分之二
     
     
     
    社团是厦门一中满足学生需求的一个路线。厦门一中两校区共有社团70个,什么概念?占高中班级总数的三分之二。
     
      
     
    而且,社团占有一席之地——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是各社团的活动时间,由社团负责人组织安排活动内容,基本上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这被认为是对学生极大的锻炼。
     
      
     
    厦门一中的社团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一些看上去就像是青春期孩子要改变世界的幻想,譬如说,学生慈善活动“薪火相传,爱心接力”,创办人、一中学生洪诗奇认为,自己可以用干净的募捐来改变人们对慈善的看法。
     
      
     
    这在很多人看来,真是“好笑”,不过,一中站在学生一边。现在,这一学生活动成为厦门中学生界最负盛名的品牌活动之一。
     
      
     
    十几年前,一名叫黄蕉风的男孩考入厦门一中高中,他一口气参加了跆拳道、文学社、广播站等学生社团。在广播站,他遇到了同学张晋钦。两人后来考入一所普通的大学,在大学里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生微电影影展——“三分钟影展”,已历十几届。黄蕉风说,他接触影像制作,也是从厦门一中社团开始的。
     
     
     
    “不务正业”的社团,就是这样改变不少“黄蕉风”的人生轨迹,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方向,从而拥有幸福人生。
     
     
     
    图片
     
     
     
    为什么这所百年老校
     
    大家都说她好?
     
     
    升学率高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并不见得受人待见——很多人认为,学霸十有八九是书呆子。某种意义上,115岁的厦门一中之所以是“一中”,在于它颠覆了很多人对传统好学生、好学校的认知。
     
    陈汜玄改变了人们对学霸印象,在厦门一中,他不是唯一。十多年前,一位叫骆雅婷的学生通过民选当上厦门一中学生会主席后,一下课,她就跑得没影——她要拉赞助,策划活动,她还非常出色地管理一批社团。尽管如此,她仍是2010年福建高考理科第一名,写出满分作文。
     
      
     
    两年前,高考的前两个月,一位叫柯舒麟的厦门一中高三理科竞赛班的学生,出版了一本诗歌集《一个春天的距离》。
     
      
     
    现在,在厦门一中高中部,很多个傍晚,都有连廊歌声——竞赛班的学霸们在那里放声歌唱。
     
      
     
    当然,也不能说,厦门一中已经超越高考,学生不要做题,耍酷就好。这所百年老校也面临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外界对学校的评价,还是看你一年有多少人上985、211大学,上了清华北大,多少人奥赛获奖,而不是看你为孩子未来储备多少能力和素养。
     
      
     
    某种意义上,厦门一中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平衡。这些学霸中的“战斗机”的有趣灵魂,有学校土壤的滋养。几年前,一位叫林若谷的高三学生因为化学奥赛国赛获奖,获得清华降至本一线录取资格。林若谷还是厦门一中学生会主席,他在任内做的一件大事是:直选学生会主席——用答题卡当选票,用读卡器当计票器,民主票决出学生会主席和副主席。
     
      
     
    林若谷的老师现在还记得:都高三了,他还和老师抢会议室开会,安排民主选举票选他的接班人,大家只好站在门外,等他把会议开完。
     
      
     
    厦门一中有啥不一样?一中毕业生认为:无非学校硬件软件都更优越一些,更能理解学生为什么“不”;学生比别人更自由一些,更快乐一些,也更有独立思想一些……
     
      
     
    在骨感的现实面前,这些“更”更加可贵,或许,厦门一中之所以是“一中”,在于它已经深刻地意识到,课本知识和考试绝不是孩子的全部——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学校差不多16年,如果他每次考试都第一,孩子、家长也就高兴16年;16年以后,没有考试了,他的人生更需要的是品德、能力、性格、心理承受能力等。这是一中觉得自己要去完成的“填空”。
     
     
     
    未来新五年
     
     
     
    对于厦门一中来说,今天是115周年校庆,也是新五年的出发点。
     
     
    厦门一中校长陈文强介绍说,厦门一中 “十四五”规划经过教代会通过,老师们一致同意未来五年厦门一中要建成这样:建设福建省示范性高中,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实现高中、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双一流”,在全国、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在学生培养方面,厦门一中特别提出,要培养“兼具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陈文强说,我们提出的是建立“创新体系”,而不是仅仅“创新”。创新体系要完成六大任务:建立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搭建创新平台,锤炼创新本领,坚定创新信念,激发创新意识。
     
      
     
    他举例说,当孩子有了创新想法和思路,肯定会遇到挑战,但如果孩子的意志品质不够强大,他可能知难而退。简而言之,厦门一中是从价值观层面来提创新体系建立,而不仅仅是过去小发明、小创造的单一创新能力,现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是一个系统。
     
     
    点个赞
     
    祝福厦门一中生日快乐

    关键词:


    作者:厦门招考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 ·上一篇资讯:@惠民大叔(ixm003) 父亲厦门户口,孩子外地户口,孩子明年湖里积分,以父亲为主申请方。父亲的信息什么时候去居委会登记?
  • ·下一篇资讯:2022年厦门的寒暑假安排出来了!
  •   快速交流可加微信:ixm007

    (已有3万厦门家长关注我、非官方积分入学免费咨询公益平台,有问题咨询微信bicn003)
    评论中心
    栏目导航
  • 厦门集体户入学
  • 2022厦门积分入学
  • 2021厦门积分入学
  • 2020厦门积分入学
  • 2019厦门积分入学
  • 2018厦门积分入学
  • 2017厦门积分入学
  • 2016厦门积分入学
  • 惠民大叔心得
  • 厦门转学插班生
  • 厦门幼升小
  • 厦门小升初
  • 厦门中考招生
  • 厦门老师招聘
  • 厦门教育大事件
  • 厦门研学旅行指南
  • 厦门华鹏学校招生
  • 教育推广加微信
  •   非官方私人微信:ixm009

    厦门积分入学资讯_i厦门技能落户政策_厦门惠民大叔网站
    Copyright © 2015-2025 惠民大叔 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问题请沟通。
    [网站备案号: 闽ICP备06000384号]
    页面执行时间:11,156.25000 毫秒

    版权所有:厦门可心可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闽ICP备070755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