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厦门日报报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厦门乡村的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一条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是,不知何时,它不见了。
某种角度看,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教育领域的变化,就藏在这条消失的标语中。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郭献文说,一方面,厦门将教育作为优先发展事项的成绩醒目,使得标语定格在某一历史时刻;另一方面,体现了厦门市委、市政府排除万难办教育,已经是“惯性”。
厦门教育40年,交织诸多变化和数据,我们从中选了几个看点。
看点1 教育均衡全国出名
某种角度看,特区建设40年,也是厦门教育追求均衡发展的40年。两件标志性事件:1996年,厦门率先在全省实现“普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厦门6个区又率先在全省通过省政府“双高普九”(“双高”即高水平高质量)的评估。
2008年则是另一个节点——厦门启动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有人把这比喻成麦当劳、肯德基的连锁店,即无论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学校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建设、配备,都必须达标。
标准化学校建设,不仅包括校舍、设备等这类硬件条件,还包括师资、管理的配置,换句话说,它不仅确保了学校办学条件的一致,更重要的是,将办学条件改善推向精细化。
2012年9月,厦门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率先在福建省通过标准化建设评估,达到国标。
近年来,厦门教育均衡在全国越来越出名。在第三方调查机构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例如《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厦门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长期保持全国38个重点城市前列,有的年份还位列全国第一。这类调查主要包括教育质量、教育过程、教育公平、教育收费等热点问题,其中重点关注教育公平。
看点2 小学生增幅全国第一
特区建设40年,厦门大中小幼儿园在校生人数:1981年16.1万人,2021年104.29万人,比增5.5倍。其中,有一个指标闻名全国——小学生增幅全国第一。
2019年,《第一财经》对全国33个重点城市的小学生数做了统计——2008年到201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数量变化不大,十年微增0.07%,但各大中心城市的增速则差异很大,有6个城市十年增速超过了50%。其中厦门增速位于首位,达到86.6%,比第二名深圳高出十个百分点。
某种角度看,特区建设40年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从中可见一斑——一般城市的外来人口都是以年轻人为主,假如他们在一个城市能够稳定工作,且城市能够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资源,那么这个城市的小学生数量一般就是增长的。用大白话说,厦门以86.6%的十年增速位居33个城市第一位,这固然与厦门原有的小学生总量基数比较小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与当地的教育等水平较高有关。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丁长发老师曾经分析说,原因在于厦门整体教育水平在福建省是首屈一指的。
其实,还有一点,厦门的教育资源还“物美价廉”——在不少教育发达城市,当地最好的学校是民办学校。但是,在厦门,目前最好的学校还都是公办学校,在上一轮教育产业化浪潮中,厦门教育主管部门顶住各种压力,坚持走公办道路。
这几年,教育均衡进入“2.0”版本——名校在岛外设立校区,这种“亲生”模式被认为更能把名校办学经验输入岛外。现在,厦门一中海沧校区、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和同安一中滨海校区高中部已正式投入使用。
看点3 “多校划片”23年前已推行
1998年,厦门全面推行小学升初中“划片招生、电脑派位”,即小升初的孩子,由电脑决定你到小学对应片区内的哪所学校,同时配套扶持薄弱学校著名的“23条”,要求规定师资等要向薄弱学校倾斜。
这是什么概念?十几年后,这一派位被冠之以“多校划片”,在全国强力推行。
23年前厦门的思路是,要“办好家门口学校”,首先力求所有学校生源都差不多,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坚持均衡配置,这样,均衡才有戏。
小升初电脑派位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学校生源在同一起跑线,接下去就是师资——2009年起,厦门启动教师轮岗制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校长任职满10年,必须实行校际交流流动,这也走在全国前列。
这里有个背景:当时厦门实现“同城同编,同城同薪”,它意味着:在厦门,无论是城里学校,还是乡村学校,学校的编制是一致的,老师无论在甲学校还是乙学校,拿到的工资和绩效工资是一样的,这也为教师交流奠定基础。
看点4 从“普通生”到全面发展“模范生”
过去有几年,有这样一种说法:厦门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太好,导致学生学习后劲不足,成绩不理想。但是,现在没有人这么说了,厦门中考、高考、职教高考成绩保持全省领先。而且,不仅学习好,艺术和体育也在福建省一枝独秀,厦门从“普通生”妥妥地变为全面发展的“模范生”。
最近几年,厦门教育一些做法在全国美名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招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足球改革试验、环境教育、思政工作等经验在全国会上交流,此外,校本作业、课后延时服务、教师培养等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这位“模范生”获得不少有含金量的奖牌,例如,获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城市、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城市等。
某种角度看,40年来,厦门教育交出的成绩单,不仅有成绩,还有温度,特别是最近五年,厦门课后延时服务、午餐工程、中小学体育场所面向社区开放等难点问题也都有了破解之策。
郭献文说,有些看似不是教育工作的大事要事,却是拷问教育初心的实事。
应该说,过去40年,为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特区优质教育的需求,厦门教育人交出一份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