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
全新的厦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建成并投用
目前
它是省内规模最大的
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它是公办的
图片
它在哪里?
厦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位于同安区五显镇竹坝华侨农场。
图片
话说,二期基地来之不易。一期投用时,很快发现场地“捉襟见肘”。不过,二期基地建设并不容易,历经坎坷,几易其稿,几易其地。
它有多大?
图片
比原来大了十余倍
图片
虽然不好说“鸟枪换炮”,不过,第二期实践基地是第一期的“升级换代”,有人说,不知提高了几级。
首先,它是全新的。第一期原本是在竹坝学校的红线图内,因此已经移交给竹坝学校。
其次,从面积上看,第二期实践基地占地101亩,第一期8亩,扩大了十余倍;
从建筑面积看,第二期总建筑面积为80304平方米,第一期是4567.6平方米,扩大了16倍。
图片
它能接待多少学生?
一次可接待学生数多了近十倍
图片
这也意味着基地接待学生的数量也提升。
市教育局介绍说,第二期实践基地投入后,每期可容纳近2400名中小学生参加综合实践、劳动实践活动,并可接待600名左右学生社会团体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即一次可接待学生3000人左右,年总接待容量约40万人次。
这是什么概念?
相比较第一期,就知道第二期的规模。第一期基地一次接待学生300人,年总接待容量约1万人。
昨天参加新基地揭幕仪式的学校代表高兴地说:以前基地一次只能接待300人,一个年段学生不能一起去,只能轮流去。
基地老师说,现在一所学校一个年段同时来,没有问题,而且,一次可以接待两所学校。
它有啥内容?
图片
可学工,也可学农
厦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由厦门市教育局主管,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具体分管。不仅如此,课程也“变脸”。
基地方面介绍,第二期实践基地投用后,可提供给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在内的五大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南洋文化、非遗文化、科技创新、非遗茶叙、陶艺、雕刻、沙画、南洋服饰、闽南皮影戏、美食制作等百余门课程。
基地的黄老师说,用通俗的话来讲,中小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工学农,还有科技创新等。
租农田给学生种农作物
在第一期实践基地投用时,已经向当地农民租用农田来给学生们学农,譬如插秧种水稻,种花生等等。
黄老师说,一般农田会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专门给学生们插秧用的,“活”不到“第二集”,即这期学生插完,还要拔出来,供下一期学生继续种。
不过,也有一部分田地的农作物可以“活”到剧终——农作物收成后,也会有学生去体验丰收的快乐。
黄老师说,课程也在升级换代。譬如说,扎染课一直都有,不过,现在增加了手工制作——染出布后,学生们还可以到另外的教室,用自己扎染的布给自己或者洋娃娃设计衣服,他们还可以拿着自己制作好的衣服,走秀场。
不过,招考君最感兴趣的是这里还有美食体验区。昨天,竹坝学校的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体验,学习如何做一种类似蛋卷的南洋小吃。学生们一人可以“摊”三卷,摊完自己吃。
美食制作区还摆着各种原材料和南洋糕点,老师说,经常有人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饮料,马上就说:“我不要喝,都是色素!”其实,我们这是最健康的,是植物提取。
实践时长
从3天延长到5天
实践基地升级换代后,也意味学生们到竹坝农场学工学农的时间可延长——过去基地小,为了让更多孩子去体验,一般一次只能三天,现在一次可以五天,理论上,更长时间也没有问题。
据介绍,这个实践基地是面向全市学生。11月20日将迎来新基地投用后的首批学生,来自双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