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包括普通高考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体检工作是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检结论是考生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填报高考志愿、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图片
为了帮助2024年高考考生能顺利参加体检,了解相关政策规定,尤其是避免因体检问题而影响高考志愿填报,市招考中心温馨提醒考生:
除了要及时关注学校及报名点的
具体通知安排
↓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做好体检前准备工作
1. 体检前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及营养品,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2. 体检前保持规律饮食,不吃辛辣、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饮酒;在要求时段内禁食禁水。
3. 避免剧烈运动,在复习的空隙时间可适当放松,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睡眠。
4. 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眼过度。
二、了解体检时注意事项
1. 考生应如实填报既往病史(包括是否已治愈、目前相应指标情况等)和残疾状况,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2. 考生与体检医生认真配合,如实回答医生提出的问题,并按体检项目要求接受检查。体检过程中,考生要密切关注个人的单项体检情况,发现与身体状况不一致的,要及时向医生提出来并核准。
3. 体检时患感冒或其他疾病,正在服药治疗的考生要主动向医生说明,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4. 体检当日穿着宽松的衣鞋,以便穿脱。
5. 不要佩戴金属饰品、挂件等,不要携带贵重物品,以免丢失。
6. 调整好个人情绪,以平稳的心态去面对体检,不要过于紧张。
7. 为裸眼视力检查项目方便,考生体检时应佩戴框架式眼镜,不得配戴隐形眼镜。
8. 考生如戴有助听器,需向医生说明情况。
9. 考生要注意检查体检表所列项目是否已检查完毕,尤其是视力、矫正度数、色觉、血压、听力、身高、体重、口腔等项目的检查,避免发生漏检和错检等情况。
10. 考生如对体检结果有异议,要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复检申请。
三、认清体检结果与填报志愿的关系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有“不予录取”和“不宜就读”两种提法,供考生填报志愿参考。“不予录取”具有肯定性,指考生填报了该志愿专业,即使成绩再高也不会录取。“不宜就读”则指考生报考了不宜就读的专业,学校不得以此为依据,拒绝录取达到相关要求的考生。在报考志愿时,考生除根据个人体检结果对照《指导意见》相关条款的限报专业外,同时一定要参考所报院校《招生章程》中对身体条件的特殊要求,避开限报专业。尤其是要了解有些院校及专业对身高、视力、血压、听力及色盲、色弱等方面的限制,考生报考时要根据自己的体检结果,避开受限制的院校及专业的填报,以免“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