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对厦门意义非凡,是厦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一直以来,厦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通过加快推动教育资源供给向高品质转变,培育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用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筑牢根基、积蓄后劲。
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民
面对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教育发展均衡不充分的矛盾,近年来,厦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在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中,厦门的义务教育经费占比保持在55%以上,全市每年投入超过100亿元。在“补短扩容”方面,2021-2023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80 亿元。同时,为了激励各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3年起厦门每年安排市级专项资金3亿元,按照“大专项+竞争性分配”方式,开展教育附加竞争性分配。
源源不断的教育投入,也在持续回应着市民的期待。9月开始的新学期,厦门有31所新学校投入使用,包括13所幼儿园,新增学位数4830个,18所中小学,新增学位2.9万个。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新增的31所学校中,有30所为公办学校,公办率近97%,显示出厦门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重视。
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厦门连续实施两轮三年学校建设计划,实施补短扩容工程,十年来共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项目425个,新增学位数30.49万个,基本解决“入学难”问题。
在此基础上,为了推进岛内外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厦门于2014年启动“名校跨岛”发展战略,一批名校到岛外设立“亲生”的校区。目前,包括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科技中学、厦门六中、厦门二中等最好的学校,都在岛外设有校区,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校区都是公办性质。除了名校跨岛,2023年以来,厦门还启动名校长、名师出岛,为岛外教育发展增加新的动能。
强师惠师成效显著
厦门教育之所以优质,还在于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厦门不断完善教师选、培、管、用机制,多措并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努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育教师队伍。
秉承“强教先强师”的理念,厦门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执教的理想与追求,在躬耕教坛默默奉献与实践中,生动诠释教师的精神品质和职业素养。
厦门不断优化培养体系,打造敬业精业之师。为畅通教师成长路径,厦门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新教师集中岗前培训制度,落实青年教师入职后五年成长支持和激励办法,搭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卓越教师”和“新任班主任-骨干班主任-班主任带头人-专家型班主任”的成长路径。同时,建设50所教师发展示范校,总结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教师发展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激励全市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为保障高质量教育教学需要,厦门加大引才力度,近三年累计招录教师8239名。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工程,依托“青鹭英才优培行动”,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来厦任教,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中学专任教师数量比三年前提高7%。
同时,着眼于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厦门坚持应用为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和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探索学科数字化创新融合,建强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此外,厦门还通过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优化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等方式,加强教师待遇保障,不断增强教师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