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篇文章很火,叫《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w的学区房》,据说阅读量已经达到了一千万。
这篇文章其实没什么稀奇的,主要是写给五岁孩子的一封信,当然这封信五岁孩子肯定是看不懂的,所以总的来说,就是借着写信的机会,向全世界炫富。
全篇文章字很少,大部分是图片,简单讲就是两个中产阶级爹妈不买学区房,带着小孩周游世界的经历,同时附上各种高清照片。
这对夫妻不给娃上3w的早教班,不给娃上8w的双语幼儿园,上小学了也不买800w的学区房。
但是他们愿意辞去工作,带娃一起去“环游世界”。
然后就是世界各地的各种名胜古迹美景游览加娃的照片,最后阐述了一下自己的育儿理念和育儿之道,带孩子环球旅游是为了:
让你适应各种生存环境,你才有能力在未来的生活里遇事不惊,泰然自若。
让你的眼里拥有更广渺的世界,你才会带着包容与好奇之心走的更远。
带你领略更多的人生百态,你才懂得人生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本就不同。
看到这里我就有一个疑问了,
作为父母,我们买不起学区房这个已经很不幸了,但如果同样也没有能力带孩子环球旅行,那应该怎么办?
老实讲我现在看各种旅游红人摄影博主的帖子都看不下去,因为这些人名义上说是在分享,其实是在炫富,哪怕他们可能没我有钱,但是他们有我不能拥有的东西:大把时间吃喝玩乐。所以每次看到这些我就非常无语:
国家什么时候来照顾照顾我们这些困难群众啊~
炫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低级炫富更是非常无耻的——你认为能环球旅行的一家会买不起学区房吗?会上不起8w的双语幼儿园吗?
既然炫富无意义,那么这篇文章顶多也就让大家看看过个眼瘾,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帮助这篇文章补充一些重要的东西,溯本清源,发扬恶魔奶爸奶老师的一贯优良作风,进行可行性较强,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论普及工作。
1
还是学区房比较靠谱
在个人和家庭财务领域,我们的基本常识是,要分清什么是开支,什么是投资。
但很多人分不清这点,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比如很多人认为对小孩的教育是一项投资,但从这个投资时长,收益比,以及风险上来说,说它是投资太傻了点,这个其实是支出,而且是大额支出。
但是在买学区房方面,很多人又认为这是支出,而不是投资。
学区房并不是教育支出,它的前提首先是房,而不是学区,这么多家长买房,哪怕自己小孩考上清华毕业了可能也一辈子买不起这个房,它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个叫不动产投资。
一般的房产投资,考虑的无非是学区,地铁,周边写字楼商业区密度这几个因素,学区房的投资价值非常大。
当然,你一定要争辩中国房产泡沫太大,那也可以,大家投资理念不同,学区房只是一个投资渠道而已,我要强调的重点是:
一个家庭一定要有稳定的收入,和靠谱的投资渠道。
美国国父约翰亚当斯曾经说过:
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
这样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
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
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
当然这句话是在18世纪的背景下说的,现在的可行性已经不大了,比如在中国学政治和战争并没有什么卵用,学学英语和写代码,用处可能更大一点。
但是这句话的重点,其实很好理解,那就是
上一代必须要留给下一代坚实的物质传承,下一代才有能力有条件有资格玩得起高雅的精神爱好。
说白了,不管你学什么专业,良好的家庭运营准则都逃不开我说的那句:
一个家庭一定要有稳定的收入,和靠谱的投资渠道。
所以当我看到原文里写到父母愿意辞去工作,带娃一起去周游世界的时候,我内心真的是what the fuck啊!
周游世界的前提难道不是财富自由我家里十几套房子光收租就能月入好几万不用干活所以可以随便去玩吗?
先哭穷说3万的早教班,8万的幼儿园,800万的学区房都消费不起,然后画风突变说要辞掉工作带娃周游世界是什么鬼?
到底是娃想出去看看这个世界,还是爹妈好吃懒做不事生产放弃工作去看看世界然后拿小孩挡刀?
然后我回头看一看,人家是说选择不去上早教班,不送去幼儿园,不买学区房,但人家没有说自己买不起啊。
于是我的内心又变成了
2
周游世界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在我自己个人的记忆里,对外界的渴望,主要是源自小学上课学了一篇课文《我们美丽的祖国》,里面讲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哈尔滨的冰雕,漠河的极光等等,那时候我特别想出去见识见识,这种渴望在我10岁到15岁之间达到了顶点,当然那时候我家很穷,所以那篇课文里的地方我一个也没去过。哪怕是我后来长大了有钱了,却发现抽不出时间,那篇文章里的地方我还是一个也没去过,所以我只能给爹妈报了个团请他们出去游玩几圈满足一下他们祖国多美丽,我想去看看的心愿。
但是让一个五岁的小孩就到处旅游,而且看文中描述可能是从三四岁就开始到处出门游玩,这个有啥意义?那个年纪的记忆我基本一个也没剩下。
当然这个也不是重点,重点是,旅游明明是一项支出,但很多人却把它看成了一种投资。
我不知道是因为营销号的洗脑还是怎么回事,现在年轻人最大的误解有两个:
买奢侈品不是因为钱多烧的慌,而是为了投资自己,
旅游哦不旅行,不是为了出门散心,休息放松,而是为了长见识,学习学习,收获教育,总结一下,还是为了投资自己。
这个就很稀奇了。
你为了学知识,长见识,见世面,是不是看BBC的纪录片,比你逛欧洲广场更有用?去实地起码还看的一头雾水的,BBC纪录片详细有趣,深入浅出,非洲风景,欧洲名迹,都娓娓道来,我自己学习收获就不少,比很多亲自去过那些实地的朋友懂更多历史,底蕴,和知识。
所以出去旅游是干嘛的?旅游就是去花钱,去放松,去开心的玩乐的,不是为了长世面,磨炼意志心性的——你坚持去健身房一年锻炼意志都比去旅游好的多。
出门旅游不是为了学习为了受教育的,而是为了放松,娱乐,休闲,劳逸结合调剂。
出于这个观点,我其实非常反对穷游,既不安全,玩的也不爽。
这年头在社交媒体,不管是逼乎还是微博,朋友圈还是公众号,旅游大V旅行网红都有种蜜汁优越感。我懂,你们喜欢玩,有钱,有闲,人生爽,不苦逼,当然可以有优越感。
但问题是这些人发照片的时候,不是在简单的炫富,而是在晒自己长见识了,学到东西了,收获感悟了,升华心灵了,荡涤灵魂了。
简单来说,就是秀智商。
当你有钱有时间的时候,不严肃炫富,反而一定要炫耀自己的眼界,见识,格局,暴露自己本来就不多的智商,这个就很尴尬了。
我如果哪天真的有空旅游了,我一定不这么秀,一定要在朋友圈晒手表红酒豪车司机名胜古迹沙滩美女包场玩,就是要显示我有钱,而不是炫耀我长见识了。
为了秀自己长见识,有知识有文化有格局,最好的方法难道不是努力拿个诺贝尔奖,或者去中科院/大型实验室这类地方混个首席科学家首席工程师之类的成就么。
靠旅游来显示自己有文化,本身就是非常没文化的体现。
3
不上8万的双语幼儿园,其实也无所谓
我有个学生叫Gary,很早以前为他家孩子发愁,问奶老师有没有针对小孩的英语教育方法,因为上幼儿园得英语面试,我当时一脸懵逼,答不上来。
思来想去,我找了好基友李晨老师,他博士读的专业方向就涉及儿童教育,尤其主攻双语教育,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我觉得他肯定有招。没想到他飞快的给我回了一条:
是的,你没有看错,专攻儿童教育的科学家告诉你,怎么解决?不上这种草菅人命的幼儿园不就行了?
我在刚才已经强调了:家庭教育是支出,而不是投资,所以在支出方面,一定要注意。
理性花钱,保证质量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
尤其要考虑到,现在的国内早教市场,其实是被大幅夸大的一个恶性循环,绝大部分机构其实性价比极低,说他们是垃圾也不过分,基本上都是赶上了少子化社会+奢侈化育儿的市场红利而已,你说这些机构真的能懂什么双语教育,呵呵。
更重要的一点,早教这个阶段,因为孩童发育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学校教育,所以宝妈跟宝爸的素质最重要,8万的双语幼儿园你花个六七万在自己身上,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让自己家孩子上个一万的幼儿园,然后你平时多陪陪孩子,多教教孩子,比你盲目砸钱,效果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一点我在公众号,在微博,在现实生活,对亲戚对朋友说了不知道多少遍,但没什么人听,甚至包括我亲姐在内,都喜欢花大钱把孩子丢给无用无能甚至有害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懒得自己动手亲自参与陪同小孩一起学英语,理由:省事。
家长都没耐心陪孩子一起学习了,光靠砸钱,你觉得这双语教育能好吗?
我之前写过几篇长帖,国内所谓的精英幼儿园收费8万,这个帖完全免费,而且经过了大量家长的实践,效果斐然,比这些所谓的高大上早教机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虽然我自己亲姐坚决不用,但这里还是贴上来,希望大家看了能有启发。
中国人的口语怎样练习才能和英语国家的人完全一样?怎样做到完全没有口音?
不出国如何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英语能力培养系统,最终达到流利纯正?
请牢记,父母对教育最重要的投入,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和精力。
甚至说的不夸张一点,家长的素质够高,时间精力投入到位,不用花很多钱也能教育好孩子。
4
到底什么叫素质教育?
现在的家长玩素质教育玩的走火入魔,我跟外甥约了一两年的迪士尼乐园数日游完全不得成行,主要原因就是他妈,也就是我姐,给他周六英语周日奥数周五跆拳道周四机器人暑假学编程寒假玩乐队的紧密安排。
打跆拳道玩乐队这个我倒是不反对,问题是小孩这么搞压力也太大了,我姐经常会给我咆哮,你懂个屁!这是让他不会有一个难过的成年!
受这段亲身经历的启发,我甚至想过写个电影本子,题目就叫《奥数吧!爸爸》,讲的民间数学家,解题爱好者狗蛋师范毕业,没有办法追求数学理想,只能回乡当一个初中数学老师,他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结果按照计划生育法规,太太太生的两个都是女娃,没办法了,他心灰意冷,认定了女子数学天赋不如男,结果一年级无意间发现两个女儿展现出来的数学天赋,于是不顾身边亲戚“女孩就该安安稳稳读个中专毕业嫁人就好”的观点,全身心培养两个女儿的奥数才能,期间可以加上点女性主义女权意识觉醒的桥段,最后终于大女儿得到IMO金牌顺利保送清华大学,小女儿也拿了全国奥数特等奖的结局——如果愿意,还可以加点早恋,撕逼,堕胎,三角恋的情节,全篇80分钟讲恋爱,20分钟讲奥数备赛我觉得也是可行的。
好了,扯的有点远,我们言归正传。
传统意义上对于素质教育的认知,就是轻松,减负,玩文体,而且是玩花大价钱的文体,比如:
画画,乐器,音乐,舞蹈,琴棋书画等等
在著名装逼论坛X乎上,你可以看到大量这类扭曲抹黑攻击素质教育,并为应试教育呐喊助威的言论。
对教育如此的认知,可以说是非常肤浅和狭隘了。
我相信任何一个家长,对于孩子的希望都离不开这三点:
健康
聪慧
善良
而教育的本质,它在实施过程中,必然是要复杂和详细的多,但不论是国内国外的教育,它都离不开这几点:
1,传授足够且必要的常识和知识
2,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
3,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
4,锻炼孩子强健的体魄
目前国内的教育,最多只能做到第一点,至于二三四,我们则是在禁锢孩子的思想自由,打压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并且用高压重负损毁孩子们的健康。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一点是,针对2、3点的训练,根本不需要琴棋书画,不需要玩文体,不需要什么旅行见世面,钢琴小号架子鼓,舞蹈芭蕾下围棋,下午四点放学减负等等。
它完全可以依靠课堂启发,作业监督,考试评估来实现,这一切都是通过应试手段就能实现的。
最简单的,读书写paper,这么个事情,我想哪怕是农村小学,也可以做到吧。
在布置paper作业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能设置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天马行空都不是问题。考卷的评分标准不是揣测猜题人意图,而是只考逻辑和论证技巧,只要言之有理,逻辑缜密,甚至观点新颖可以加分,都行。
搞出这么一套评分标准出来,其实对于国内的教育专家来说,根本不难,但为什么他们不搞,永远都用标准答案来套路全国的小朋友,这个就不多说了,你我都懂。
但在家庭的素质教育方面,还是有这么几条原则是可参考的:
1,父母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质
这里的知识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求知求真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是育儿知识,育儿书籍我非常不推荐看所谓的畅销书,比如赏识教育这类东西,多看一些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学之类的经典图书,这个你在微博关注一些有家室的心理学大V,他们推荐的书籍往往非常靠谱,比如说刘未鹏老师。
这些书偏理论,实践起来没那么直接有效,但最起码,它能帮助你科学的认识育儿这件事,
2,选择一两种体育运动,陪孩子一起参与
这项运动未必得花很多钱,什么网游高尔夫赛车帆船骑马,除非你真是土豪,并且真的把孩子往体育明星方向培养。
普通人把运动作为教育手段和全家人的娱乐方式,是非常不错的,比如说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上一搜,什么纳什乔丹教程视频真的是要多少有多少,带着孩子一起玩,别提多乐呵。
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亲子共建开心时光的方法途径。长时间认真严肃的体育训练,对于人的性格,心智,毅力,素质的磨练,可以说要胜过任何什么辅导班培训班的。
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让他得到一个还算不错的运动技能,相信这对他未来的益处不小,他会因此感激父母终身的,
3,重视阅读,更要重视讨论
我和肥肥猫都曾经是知乎的百万赞答主,擅长的领域同样都是追热点,但只有我和他能追的与众不同,别出心裁,让人觉得虽然好像是在胡说八道又怎么这么有道理。
这个能力是怎么养成的,我跟他平时交流时有提到过,发现我们两人的父亲,虽然完全不同,但却在童年时候做了一件完全相同的事情,那就是鼓励我们大量阅读,并且经常会和我们讨论,这讨论的主题也不限于学校,书本,老师,同学——社会的一切新闻都可以讨论,甚至很多政治敏感也随便聊,而且我们从来没有因为大放厥词,或者驳倒父亲而被一顿打骂。
从我们会说话的那天起,其实就和家人进行平等沟通,并且随时辩论演讲,这种无意间的训练进行了十几年。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常事,但是后来发现,似乎很少有人,能够在家里和父母这么沟通,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看法,并且随意讨论一些事情的。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保持着表面和谐,仅此而已,
父辈无意间做的这件事情,让我和肥肥猫受益终身,虽然随着逐渐长大,我在苏北呆板僵硬的教育体制中越来越格格不入,我的父母后来也不断教育我要乖乖听话,认真读书,但我想如果没有一开始的家庭教育鼓励我大胆提出观点,独立思考,组织语言,辩论证明,可能就算我真的考上了名牌大学,未来也不过了了吧。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1,合理投资,固定收入,给孩子留下物质保障,
2,父母自身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育儿知识认知,
3,培养孩子的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习惯,
4,重视并引导孩子进行大量阅读,更重视平等耐心的套路交流,
5,如果要开展双语教育,请参考这三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