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研学旅行网 今天
摘 要
探讨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的概念,分析开展这一服务的深层原因、深远影响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健全立体保障制度、因势开发研学课程等方面提出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策略,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深化研学旅行服务提供参考。
1. 引 言
根据国家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于2018年4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同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内设机构“三定”规定出台,文化和旅游机构融合正式推进。随着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相继实施,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陆续成立。机构的融合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新时代稳步开启。
笔者认为,在文旅融合的初始阶段,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实现文旅融合的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大量接待各类中小学团体参观、学习、实践等,各学校纷纷将图书馆作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因此,开展研学旅行服务可以成为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开展创新服务的先行先试举措。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掘自身的“文化属性”,开发其“旅行目的地”价值,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开展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2.研学旅行的概念及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
2.1研学旅行的概念及内涵
在国外,研学旅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已达到一定规模且相对成熟,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2月至今,我国政府部门陆续出台涉及研学旅行的政策性、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国家研学旅行顶层设计日益完善。研学旅行已由促进旅游业发展和素质教育上升到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水平的国家战略高度。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服务,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对提高其社会地位和行业影响力至关重要。
2013年,国家正式提出“研学旅行”的概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要到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于游学,研学是一种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此后,研学旅行的相关概念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2017年,《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16)(下文简称《规范》)出台,研学旅行的概念更加权威准确: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这一规范化概念一方面突出了教育与旅游的跨界融合,既明确规范的旅游服务,又强调研学教育服务的规范,《规范》的主要章节均围绕如何做好研学旅行教育服务及旅游生活保证服务展开。另一方面,这一概念凸显了研学旅行的教育本质,在《规范》的“研学旅行产品”“教育服务”等章节中充分表达了“教育是研学旅行活动的本质”这一内涵。《规范》还对这一概念附属的相关术语及定义作出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在研学旅行服务中属于服务“供应方”。
2.2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概况
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是一种新型服务,目前尚无准确而规范的界定,但研究者认为,公共图书馆依托自身的馆舍、文献、活动等资源,以广泛深入开展社会教育为主要职能,根据研学旅行的目的、规范,为研学旅行主办方提供相关服务及自主开发并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服务即为研学旅行服务。该服务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等特点。
公共图书馆是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教育文化机构之一。目前,部分公共图书馆已或多或少地在为中小学生提供研学旅行服务,这些服务已经具备了《规范》中规定的研学旅行服务的部分特点,但仍是一种非目的性的研学旅行服务。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研学旅行服务将日趋规范化。
2018年4月,由长沙图书馆发起,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全国60余家图书馆参与的“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活动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实践探索。该活动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中国传统理念,旨在创新阅读推广思路,以“图书馆”为路线图,游学行天下,让公众深度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参与者通过“游学护照签章”“游学笔记记录”“最美图书馆拍照分享”等方式,将阅读、旅行、学习、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阅读中体验、在旅行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通过参观考察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对比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感受“殊途同归”的阅读氛围,体会城市之美、阅读之美。
2018年11月,国家图书馆主办“文旅·融合·创新——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 活动,这是我国文旅融合以来图书馆界举办的关于研学旅行的重量级活动之一。该活动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明,致力于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创新性体验,面向青少年和儿童开展深入的科教旅游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研学旅行服务具有公益性特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使研学旅行服务备受关注和欢迎。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具有体验式阅读、研学合一、寓教于乐的特点,大大释放了公共文化服务“红利”,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
3.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游服务的优势与挑战
3.1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优势
3.1.1场馆建筑的观赏性
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类、文化类建筑,在空间规划、功能设计方面颇为考究。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建筑特色的图书馆是观光旅游的景点之一,具有研学旅行价值。如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等均提供导览服务,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和儿童。
3.1.2馆藏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公共图书馆的场地资源和文献资源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文献作为一种综合性资源,可以成为研学旅行研究的重要对象。将文献资源利用与研学旅行服务相结合,是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教育紧密衔接的重要体现。
3.1.3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性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贯彻实施,公共图书馆进入了法制化发展的轨道,公共图书馆的法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其基础性地位亦得到巩固强化。在这一前提下,公共图书馆将研学旅行与阅读推广服务、资源开发管理、优秀文化传承、文化常识普及、地方文化宣传、古籍修复保护、地域文明传播等工作相结合,可以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活力。政府在公共文化领域的投入因加入研学旅行等“变量”因素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3.1.4发展前景的可预见性
国家鼓励和提倡学校等开办研学旅行相关课程,并对研学旅行进行了规范。而学校也将研学旅行视作深化和延伸教育的重要手段。公共图书馆目前开展的各类“馆校合作”项目中,有一部分其本质就是研学旅行的初级项目。同时,公共图书馆是自主学习、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大力倡导的参加课外活动的场所,深化“研学旅行”服务必将受到学校及学生的欢迎,前景看好。
3.2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面临的挑战
3.2.1创新发展意识有待增强
创新让图书馆与时俱进,创意让图书馆鲜活灵动。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界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意项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1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第一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征集推广活动,上百家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共申报项目300余个,主要涉及管理、服务、资源、合作、宣传等。通过这一活动,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将创新创意项目从幕后推向台前,让业界及广大读者看到了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的能力与潜力,这种创新创意推动公共图书事业向更深层次迈进,公共图书馆对现代文明社会“润物无声”的贡献得以彰显。因此,各公共图书馆应增强创新创意意识,增强弘扬优秀文化的使命自觉,在研学旅行的政策春风中继续创新发展。
3.2.2立体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正在实现“零”的突破,因此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大中型图书馆面临为研学旅行建立立体化保障机制的重大挑战。公共图书馆是直属于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管理模式较为固化,尤其在经费管理方面自主权较小。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展研学旅行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摸索出高效可行的实践路径,从而争取经费支持。
3.2.3课程开发研究基础薄弱
开展研学旅行服务虽然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范围,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工作量,并且该项目服务本身具有一定难度。总体看,我国研学旅行服务尚不成熟,需对研学旅行主办方的目标、需求等加以调研,课程开发的方式方法尚需摸索。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与研学旅行课程的融合、转化等尚需规划、实践。
4.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策略
4.1树立协同创新理念
公共图书馆应牢固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永葆创新活力,走在时代前列。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进而实现深度合作。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界非利益性竞争局面日渐显现,即为了开创全国公共图书馆界创新发展之先河,不断抢占业务创新先机,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巩固并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行业地位。文旅融合时代研学旅行服务将是下一个图书馆业务创新“风口”。公共图书馆应在跨界合作、区域协作、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研学旅行服务创新,用创新创意推动发展。如积极与相关主体对接,跨出“馆校合作”“馆社(旅行社)合作”的第一步。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时,一方面要加大自身投入力度,培养相关人才,构建制度体系,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研学旅行课程;另一方面要开门办馆,与社会力量广泛合作,借助各类社会力量建立研学旅行服务框架体系,牢牢掌握研学旅行的知识成果、智慧成果,在合作中打造研学旅行服务馆员队伍,最终实现研学旅行服务的自主性,让研学旅行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品牌。
4.2健全立体保障制度
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保障制度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政策保障。文旅融合是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起步阶段,公共图书馆应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积极掌握研学旅行实践教育顶层设计动态,把握参与服务的重大时机,积极向主管部门请示,争取工作主动权。实践证明,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是易获主管部门支持的文旅融合举措。
(2)机构保障。在国家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顺势而为,在改革中主动与文旅融合相呼应,承担研学旅行服务职能,理顺发展新业务的体制机制,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根据《规范》的规定,公共图书馆是为学校等研学旅行“主办方”提供服务的“供应方”,这一定位要清晰明确,同时要与旅行社等“承办方”签订相关合同。研学旅行产品应属于知识科普型资源,主的教育服务项目应为健脑项目,即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服务项目,如各类参观、游览、讲座、诵读、阅读等。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定位如表1所示:
表1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定位分析
4.3因势开发研学课程
课程开发中应明确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主题,彰显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与学校等单位协同配合,精心组织安排,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重在提高其信息素养、阅读素养、文明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包括对课程实施者的评价和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4.3.1合作开发课程
“馆校合作”“馆社(出版社)合作”是当前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合作的主要形式。由 深圳少儿图书馆发起的“我最喜爱的童书”进校园活动就是馆校合作的典型范例之一,牢固树立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形象,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实现了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合作开发可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可与相关文博单位开展合作。如山西省图书馆新馆位于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与山西大剧院、山西省科技馆、太原市美术馆、太原市博物馆等处于同一文化平台,可以牵头开展 “五馆研学课程合作”开发,掌握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主动权。
4.3.2自主开发课程
公共图书馆要以读者的现实需求为导向,从文化内容和精神情感入手,开发一批受众喜闻乐见的研学旅行课程,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活动,切实锻炼研学旅行参与者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普及图书馆学、信息学、阅读学、文献学、版本学等图书馆相关专业知识,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让学生研有所悟、学有所感、行有所获。
公共图书馆自主课程开发应以场馆课程资源开发理念为引领,基于公共图书馆的场馆建筑资源、文献资源、活动资源、信息技术资源进行。
(1)场馆资源课程
场馆资源课程是基于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建筑属性而开发的,探讨建筑的文化内涵及设计理念,建筑结构、技术原理等均可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课题,与学校教育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研究公共图书馆建筑的独特性与复杂性,领会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而延伸学生对建筑学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学、材料学等的深刻认识。公共图书馆开发这一课程不乏先例,中外图书馆在为读者进行场馆介绍时均会对场馆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太原市图书馆策划的“天堂是一座图书馆”展览,将国内建筑特色鲜明的图书馆进行对比,让人们基于不同的设计理念理解图书馆人的独具匠心。对建筑内涵的理解将深化公众对图书馆的认识,也是一种较好的建筑科普。公共图书馆建筑在设计上日益追求文化性、艺术性、科学性、地域性的统一,如近年新建的广州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等,图书馆建筑设计呈现“百花齐放”的局 面,建筑本身具有观赏价值,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又增加了研学价值。
(2)文献资源课程
公共图书馆所处的地域及其资源的广博性决定了其以文献资源为中心开发研学课程的可行性。文献资源的产生、储存、检索、查阅、定位、引用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是研学的重要内容。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该馆藏有《山西文华》大型地方文化丛书160余册,是全面、权威的优质山西地方文献资源,具有研学特性。此外,该馆自主建设了地方特色资源库,并购入20余种其他数字资源库,其中不乏适合青少年和教师的综合性数字资源。公共图书馆可将研学旅行普适性的信息、知识整理建库,专门设立研学旅行图书角,提供研学旅行咨询服务,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提供保障。
(3)活动资源课程
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以文献阅读为中心的场馆活动体系,如讲座、读书会、志愿服务、手工体验、信息培训、展览展示、古籍修复等,这些活动对公民文化获得感的影响及对区域内公民文化素质的影响均可作为课程进行研究,是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阅读推广活动为例,阅读首先要有图书,这就涉及出版学、版本学、文献学的基本概念,经典作品被拍成影视剧,就涉及经典作品影视剧的比较研学,为了传播弘扬作品中的优秀文化,可以制作相应的文创产品并加以推广,围绕阅读过程举办相应的表演、展览、沙龙等,对阅读品牌项目进行流程设计、规范化设计等研学都是基于图书馆活动资源而开发的研学旅行课程。
(4)信息技术资源课程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科普教育和科技体验的技术支撑。当今,图书馆是信息技术利用较为广泛的场馆之一,因此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普及课程对公众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如山西省图书馆的自助借还设备操作原理、24小时自助书房的工作原理等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此类设备的相关原理等也可以成为研学内容,针对性地开发研学课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举例如表2所示:
表2: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举例
5.结 语
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应理性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对研学旅行进行实情调研,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优势、机遇、挑战及对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创新发展路径;基于自身职能,进一步丰富公共图书馆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属性内涵;通过研学旅行这一创新服务,寻找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教育、文化传播、旅游促进等的契合点,为文旅公共服务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章来源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