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灰瓦、白石基,雕梁、画栋、燕尾脊……“这些建筑风格独特,不仅有传统文化元素,也不乏西洋元素。”近日,在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游客小曾对眼前的古厝敦福堂赞不绝口。自4月以来,已有上万名游客到岵山镇参观,陶醉于古厝、古树、古寨、古街。
岵山镇是永春南大门。镇里有350多座明代至近代的闽南传统民居和2000多棵百年荔枝树,还有400多年的明朝福茂寨、清代炮楼、和塘古街、陈氏宗祠、清水祖师故里仙硿岩等文物古迹,是闽南地区唯一遗存较为完整的千年古镇,成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中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区域,茂霞、塘溪、铺上、铺下四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但在几个月前,游客的感受可不一样:古厝多但有些破旧,一些没人居住的古厝环境脏乱;古荔枝树下落叶满地,短而窄的古街显得破旧。
“这些古厝、古树、古街岵山人的故园,是他们能够记住的乡愁。”岵山镇党委书记周伯祥介绍,为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今年初以来,镇里按照不大拆大建、修旧如旧的原则,力图让千年古镇实现华丽转身。
在整治过程中,岵山镇在资金使用上能省则省,用最少的钱撬动最大的效益。敦福堂是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有大小房间72间。2002年,住在这里的最后一户搬出后,敦福堂闲置了下来,整座古厝到处是杂草。在改造过程中,镇里按闽南建筑风格,利用村民废弃的鹅卵石对中间埕子进行铺设,用水泥对钢筋裸露的水泥板进行修补。为提高使用价值,把这里建为华侨文化展示馆,将岵山镇的华侨历史、文化进行展示。
对建造年代久的古厝,只请师傅用白灰进行修补;对电线老化、杂乱等安全隐患,一并清理。
在一些古厝,记者还看到很多细节。有的用残墙,有的用竹篱笆作为点缀,修建方式看似简单,却起到“点睛”的作用。
得知岵山镇对古民居进行保护性开发,旅外的岵山华侨反响强烈。明德堂的户主长期居住境外,老房一直闲着,他立即表示无偿提供给政府使用,还特地回了老家,掏钱修缮清洗房屋。新加坡一名侨胞还拿出15万元用于茂霞廊桥桥亭修建。
经过两个多月的整治,古村落串点成线,原本零星分布的古厝、古树、古街、古寨连成一体,推动了古镇旅游。
“现在常有自驾游游客过来。”茂霞村主任陈建华说,不少游客听说村里有两株500年的荔枝树王,特地跑过去拍照留念。
周伯祥说,下一步,镇里将有意识地引导部分村民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让群众从保护古镇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