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专业的小学托管市场怎么加盟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家庭对于托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内城市小学的周边500m半径内,遍布各种各样的儿童学后托管中心,这些机构大多数隐藏在小学周边的居民楼、写字间、商住房内。作为教育的一个细分赛道,托管行业被许多人视作“教育行业的最后一块处女地”。
但由于市场高度分散和政策监管的缺失,托管行业经营模式的迭代和发展较为缓慢。近几年,托管行业开始普遍受到资本的关注,融资力度空前加大。托管行业本身也在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升级。
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托管行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为什么托管行业作为一个存在近三十年的教育细分品类,会在近两年发生变革?在国内,托管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都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经济观察报采访了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主席张洪伟。
经济观察报:托管行业在国内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历程?近几年,托管行业由粗放式发展向教育属性机构升级,背后的原因都有哪些?
张宏伟:从宏观来讲,中国的托管教育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九十年代初,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规模扩大、国营企业改制等原因,城市中的住与教相分离,行业开始逐渐萌芽。在初期阶段,托管行业主要呈现为“小饭桌”形式,负责孩子的接送和餐食,为孩子提供休息的场所。
行业发展十年后,也就是2000年左右,由于学生课业压力的加重,托管行业在小饭桌的基础上,增加了作业辅导的环节,进入了2.0版本的托管辅导阶段。2010年以后,托管行业的教育属性不断增加,我们将它定义为托管教育,也就是托育过程中不仅仅包括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而且包括学生的课业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1990年起,托管行业经历了小饭桌、托辅、托育三个阶段,平均每十年一个周期。目前,从总量来说,行业内80%的机构仍处于托辅阶段,只有10%-20%左右的机构处于托育阶段。系统和精细化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受到家长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