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香港的问题,再到深圳新规划,再到上海新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国家崛起并发家致富的样子。
公众号上,连岳老师说了深圳将成为未来的世界中心,很多人在留言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惠民大叔看到下面这一条留言,眼前一亮:
好吧,房价高,工资不高,这个我能理解,毕竟每个地方都差不多。教育水平虽然是福建省内比较好的,但如果和北上深来对比会有些差距,估且接受了。
但你说厦门年轻人不多,不重视教育还不让孩子去外面读大学可万万不同意了。我们这些家长,年轻的时候来厦门发展,然后结婚生子,再让孩子在这里享受教育,也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去更大的城市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信念肯定是有的。
所以连岳老师说的,很多焦虑并不真实。别用一小部分的人来定义一群人。
来自厦门招考信息:《第一财经》近日对全国33个重点城市的小学生数做了统计。十年间,在33个重点城市中,厦门小学生数量增速第一。
这万万没想到,厦门增速居然达到了86.6%,比第二名深圳高出十个百分点,深圳为75.5%。
文章中说:一般城市的外来人口都是以年轻人为主,假如他们在一个城市能够稳定工作,且城市能够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资源,那么这个城市的小学生数量一般就是增长的,因此,小学生人数的增长率越高,非常生动地显示了他们的父母(青壮年人口)在大量涌入城市。
很多人说厦门年轻人少了,倒是未必。你可能看到岛内的老小区,可能看到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但你去岛外的新建楼盘小区看看,都是生机勃勃的年轻人和伶俐可爱的小孩子。谁说厦门没有吸引力。
不管是大城市北上广深,还是本省的福州泉州,他们最好的学校都是私立学校。比如上海协和,是大家争抢的名校。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就得花大价钱去抢一个学位。
厦门公办学校为什么比民办学校好?这个问题,惠民大叔问过好几次,但都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这次,从厦门招考公众号找到了:
在厦门,目前最好的学校绝大多数还都是公办学校,在上一轮教育产业化浪潮中,厦门教育顶住各种压力,坚持走公办道路。有位家长说:好学校没有变成民办,为教育主管部门点赞。的确如此!
而小学阶段,公办小学采用户籍入学,积分入学这样的人性化派位方式,让更多外来工家长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优的学位资源,在九年义务教育这块做的挺好,让小学生能快乐学习,让家长能安心在厦门工作生活,的确不错。
很有意思的是,招考老师还发了一条关于名校成名的往事:
2002年,厦门实施新一轮教育资源重组,一个要点是,厦门一中、双十、厦门六中和外国语学校扩建、扩招,学校征地和校舍建设所需资金,四所名校自身需投入5.31亿人民币。
2003年开始,四校获准招收“择校生”,通过“择校生”的高收费来还贷。其中,厦门一中、双十中学普高三年“择校费”是每生四万元,厦门六中和外国语学校是每生三万元。
后来,四校又获准招收中美班、中澳班,每生每学年2.5万元左右。
2014年起,普通高中“择校生”被叫停,2016年,中美、中澳班被叫停。“择校生”和中美、中澳班的招生计划,全部并入普高计划。现在所有一级达标高中都没有“择校生”了。
今年很多人落集体户,于是她们就有了两种选择,岛内派入了民办,岛外统筹了公办。于是就纠结的问惠民大叔,到底是去读公办还是读民办好。
我一般的回复是,如果能上公办就上公办。因为比较省钱省事省心!
之前惠民大叔列了一个排序表:能上公办就上公办,能在岛内就在岛内,能落户就落户,不能落户就好好的积分,派入民办的社保一定不要中断,实在没办法的就多挣钱上私立学校。
当然了,也并不是说私立学校不好,厦门的几所私立学校也是很厉害的,比如英才学校和火炬学校,往年的状元都有她们的身影。而新开的几所学校也在全力打造最好的师资团队,未来应该也能看得到她们出色的表现。对于家长来说,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钱。
培养优秀的孩子是家长的奋斗目标,读名校虽说是一个捷径,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作为家长,好好的指导孩子学习,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有一天以自己的实力考入名校,那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加油,各位。
2020年上学的很多家长提问说,如何提前规划孩子进入好的学校呢。就这件事,惠民大叔准备写一个六区名校的操作指南,如果你有兴趣,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