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检测预警
➢ 配合登记制度,建立个人体温档案,提升管理水平。
➢ 关联人员体温、疾病信息,深度分析发热疫情规律,辅助研判发热疫情趋势。
➢ 即测即控、准确锁定疫情严重人员/区域、有效监管疫情执行情况。
三、系统组成
四、系统功能介绍
1、根据校园疫情风险定义模板,快速准确判定是否发生风险。
风险点
规范措施
医务室
1.足额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2.医务人员定期参加学习培训,增强专业技能。3.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急救培训与演练。
办公室
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如一次性医用或医用外科口罩、手套、洗手液)、消毒剂(漂白粉、医用酒精等)、红外额温计和基本药品。1、每天巡查清扫消毒力度和频率,整治卫生死角,进行鼠害监测和灭鼠。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清洁。2、开展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可用含0.5%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按20ml/m3的量进行空气喷雾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对物体表面(地面、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进行擦拭消毒。3、加强各类教学、生活和工作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等)的通风换气。首选自然通风,确保排气扇运转正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无法采用自然通风的,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课室
1、每天巡查清扫消毒力度和频率,整治卫生死角,进行鼠害监测和灭鼠。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清洁。2、开展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可用含0.5%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按20ml/m3的量进行空气喷雾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对物体表面(地面、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进行擦拭消毒。3、加强各类教学、生活和工作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等)的通风换气。首选自然通风,确保排气扇运转正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无法采用自然通风的,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公共上
课场所
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要求一批学生进去消毒一次1、每天巡查清扫消毒力度和频率,整治卫生死角,进行鼠害监测和灭鼠。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清洁。2、开展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可用含0.5%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按20ml/m3的量进行空气喷雾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对物体表面(地面、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进行擦拭消毒。3、加强各类教学、生活和工作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等)的通风换气。首选自然通风,确保排气扇运转正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无法采用自然通风的,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校门口
防范
1、进入学校、园内和学生宿舍楼,均需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入内。2、若有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的人员,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3、如果有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游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应主动告诉预检分诊或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和接诊医师,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
食堂
1.要采用分餐进食,尽量分散就餐。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脱口罩,避免面对面就餐,避免就餐说话,避免扎堆就餐。就餐前、后注意洗手。2.食堂(餐厅)从业人员(食品采购、加工制作、供餐等与餐饮服务有关的工作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3.操作间要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4.使用后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分钟;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5.食堂(餐厅)每日消毒2次;就餐结束后,要对餐桌、椅进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洗手间
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提倡采用感应式水龙头)并保证能正常使用,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学习手卫生知识,推行七步洗手法,托幼机构由保育员每日落实幼儿勤洗手。
饮用水区
加强对学校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做好供水设施(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饮水机等)的清洁、消毒工作。通过二次供水设施提供的学生生活饮用水,必须于开学前经监测合格,才能于开学后供师生饮用。
垃圾桶
疫情防控期间,每日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操场及
会议室
原则上不举行校(园)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大型会议等活动,集体性活动尽量安排在室外进行。确需开会、集会时与会人员均须佩戴口罩,合理控制时间。会议结束后及时对会议室的地面、物体表面进行清洁。
2、微信快速填报疫情情况形成信息流通,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避免人员恐慌、反感情绪。
3、疫情数据快速流通,到达每一个部门,每个人员以及相关责任人,省时省力。
4、配合登记制度,建立个人体温档案,提升管理水平。
5、即测即控、准确锁定疫情严重人员/区域、有效监管疫情执行情况(5款产品)。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