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壹读君 | 渣山论剑
PM2.5口罩的标准:企业各说各话
你可能要问,没有行业标准的口罩到底有什么问题?目前国家只对工业口罩和医用口罩有设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并不适用于民用口罩,因为防雾霾口罩存在一个特有的与人体面部贴合的漏气性指标的问题,这个指标不研究好,要想不吸入雾霾,戴口罩纯属白搭。
并且按工业标准生产出来的口罩能即便能有效过滤PM2.5颗粒物,但透气性较差,在长时间佩戴后容易出现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用这个标准作参考值实在有些鸡肋。
质监部门对防雾霾口罩的检测很多时候也是基于这个产品的防雾霾率有没有达到它宣称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都是制定自有标准再去质检部门备案,自说自话,也就是说产品质量好不好,全凭企业自觉。
功能型饮料水太深,营养素含量说不清
我们常喝的功能型饮料是一种添加了如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饮料,这些营养素让饮料具有某种功能,例如补充能量。
可是你喝的功能饮料真的有功能吗?首先,咱们国家的标准里并没有“功能型饮料”这一分类。国家标准GB 10789-2007《饮料通则》中有的只是“运动饮料”和“特殊功能饮料类”,“功能饮料”是老百姓的俗称。
实际上,功能饮料究竟功能如何,很难说清。从成分上看,一些功能饮料确实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如铁、锌、钙,但其含量标注却较为模糊,有些品牌甚至含量高低值差别达到10倍以上,可信度自然会降低。
这源于我国目前尚未有关功能饮料方面的法规出台,对能量饮料的成份、含量、标准也没有明确强制性规定。即便功能有效,也要慎重选购。比如一些提神饮料只是借助咖啡因暂时提高大脑的兴奋程度,长时间饮用更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婴儿奶瓶尚无强制性安全标准
健康从娃娃抓起。但是在婴儿奶瓶领域我国尚且缺乏强制性实施的安全标准。
别的标准倒是有。去年四月,中国首个奶瓶产品企业联盟标准《婴幼儿奶瓶安全要求》正式实施,结束了我国奶瓶产品行业无安全标准的历史。这项标准对奶瓶的安全、刻度标识、警示标识、易碎标识、温度标识以及材料等方面都做了规定。
但这个标准是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牵头,联合国内外一些奶瓶生产企业及权威检测机构制定的,属于企业联盟标准,缺乏约束力。那么各个商家是否愿意按照这项标准来生产,还是那句话,看企业自律吧。
净水器的标准一个地方一个说法
由于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很多用自来水烧水喝的家庭往往都会装一个净水器,过滤掉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但是净水产品一直以来都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也没有对口的专项质检部门,常常一个地区一种说法,比如上海就率先制定了自己的地方标准。而且卫生部、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对净水产品的标准制定也不统一,各有各的侧重点与局限性。
去年8月实施的《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内芯》和《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两项新国标仍属于推荐性标准,缺乏足够的强制力。如果你依旧不放心的话,还是跟其他国家的居民一样喝桶装水吧。
使用可穿戴设备面临健康和隐私风险
伴随着美国Google、Apple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人关注。像最常见的手环、眼镜、手表甚至袜子这种可穿戴设备因为紧贴人体,需要使用者长时间佩戴,所以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但这个行业不但在国内,在国际上也缺乏安全标准。
根据CNN去年2月的报道,有许多用户反映健身配件厂商Fitbit公司的运动追踪腕带易导致皮肤过敏发炎,而这种接触过敏性皮炎很有可能是因为该设备不锈钢部分中的镍,或是腕带中使用的粘合剂等成分而导致的。
此外,可穿戴设备若被黑客入侵,还存在隐私数据被滥用的风险。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专门针对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标准,这使得国内这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鱼龙混杂。
空气净化器有大牛生产商,无规范标准
这两年空气净化器的购买率飙升,并且吸引了不少知名互联网企业参与生产,但由于国家对于这个产品没有强制性的标准,对PM2.5去除率的检测结果常常各不相同。这也一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都对空气净化器和防雾霾口罩这类产品的实战能力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