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17岁的陈凡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中:
要上清华,还是北大?
在距离高考还有半年多时间,
这位双十中学高三学生
已经获得了北大清华的保送资格。
也就是说:
他不用参加高考,
中国这两所最著名的大学,
由他选!
他凭什么?
陈凡获此资格,
是因为他在不久前结束的
第34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中
获得一等奖
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这里有个注解:获得全国一等奖(金奖),还不能入选国家集训队,只有一等奖的前60名,才能入选集训队。而只有入选集训队,才有保送清华北大资格。
顺便小结下
至此,五大学科赛事
已经有四大赛事公布成绩
福建有八位高中学生
入围国家集训队
厦门市有两人
还有一人是厦门一中颜瑞仪!
她已经保送清华。
点击即可回顾
厦门一高二女生因为一条鲫鱼保送清华?!背后的秘密是……
昨天,
比赛归来的陈凡带着数学般的严谨,
接受媒体采访。
为什么说他很严谨?
举个例子,
他被问及:除了数学,你还喜欢什么时,
反问:你是在问我喜欢,还是擅长?
不出意料的是,
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意!
但是,
也有出乎意料的地方,
例如——
这位“数学小牛”
觉得靠刷题是读不好数学的!
还有,
初中时,他一度掉到年段180多名,
(顺便说下,年段大约350多人)
为了不被父亲送到补习班,
他考回巅峰状态。
先来看看这位
身高1.82米的“数学小牛”长啥样
▲左二为陈凡。左一和左三分别为指导老师张瑞炳、邓世兵。
【陈凡】
小学:金鸡亭小学
初中:双十中学思明分校
高中:双十中学
拿了金奖,自己还不满意
数学奥赛要考两天,每天四个半小时,做三道题。陈凡的指导老师之一、双十中学数学老师张瑞炳说,第一天考完,陈凡有点郁闷:考得不好,特别是第一道题,回答得“不是那么完美”,“论证严谨性和细节不够”。
如果换成别人,张瑞炳会被吓坏,不过对于陈凡这样的学生,他心中有数。张瑞炳昨天形容自己学生:只要是他能做出来的题,就是对的,属于稳扎稳打的人。
今年的数学奥赛出了一道几何题,跌破了很多人眼镜,和国际奥赛的套路大相径庭。张瑞炳说,以陈凡的能力,他现在去考国际数学奥赛题目,拿金奖没有问题。
17岁的陈凡立刻很谨慎地纠正他:也不能这样说,个人能力还是有限。
陈凡的另一位指导老师邓世兵比自己学生大了十几岁,但他也对陈凡的严谨心服口服——这次数学奥赛省级预赛,陈凡交出的试卷,没有一个地方有涂改。
邓世兵说,数学是思维的表达,可想而知,他的思维的缜密。
不过,不知是低调还是真忘记了,陈凡记不起自己的中考成绩,张瑞炳提醒他,分数记不得,名次总是记得吧?
陈凡想了一会儿,吞吞吐吐地说,好像是全市第13名。
“数学小牛”怎么学数学?
数学奥赛获奖者总是要被问到学习数学的奥秘,陈凡说,你只要理解概念,从概念入手,就能以点带面,以小见大。
什么意思?
招考君努力替他通俗解释一遍:无论什么样的数学题,做到最后,你会发现:它是回归到概念。
陈凡想了一会儿,点头了!
他的一句话,招考君算是听懂了。他说,他反对刷题,认为要学好数学,靠刷题没用!
陈凡说,如果你一直刷题,说明你还是没有理解到概念。
陈凡还被殷勤的记者问及有没有错题本,对所做的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他愣了一下,有点抱歉地说:我是在大脑中给题目分类的。
所以,关于如何学好数学的聊天,很快就进行不下去了。
不过,张瑞炳说,你们看到的是他的聪明,没有看到他的勤奋。
他认为自己学生的成绩还来自于“他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为了目标,能忍受别人看起来很难忍受的枯燥和寂寞。
陈凡说,他不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偶尔身体会疲惫,他通过阅读人文读物来放松自己,他举例说,他会看诸如《娱乐至死》《梦的解析》这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