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政治科
2015年厦门市中考思品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的评价标准
1.思想性:坚持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方向,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时代性:结合国内外重大时政、社会热点,联系社会实际,体现学科的时代特征。
3.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4.科学性:依据学科的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命题,试题和语言科学准确,试题难度适当,结构合理,活泼多样,富有新意,简洁通俗,有利于学生正常水平发挥。
5.发展性: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引导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导向性:遵循课程改革方向,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试题的题量、分值和难度
全卷30题,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占50%,非选择题部分占50%。
(一)分值与难度分析数据:
平均分 区分度 难度 优秀率 及格率 α信度
全卷 74.843 0.397 0.748 35.4% 83.7% 0.906
客观题 42.140 0.421
主观题 32.655 0.327
【参考1】评价试题难度等级的标准
试题难度值 评价试题难度等级
0.00≦试题难度值<0.30 难题
0.30≦试题难度值<0.70 中等难度题
0.70≦试题难度值≦1.00 易题
【参考2】评价试题区分度等级的标准
区分度值 评价试题区分度等级
0.4≦区分度值 优秀题
0.30≦区分度值﹤0.40 良好题(若能作些修改更好)
0.20≦区分度值﹤0.30 一般题(要求修改)
区分度值﹤0.20 差题(应予以淘汰或作修改)
备注:要保证试题理想的区分度,其难度值应保持在0.30<难度值<0.70之间,最好能达到0.40<难度值<0.60之间。一般说来,试卷区分度值≧0.40为好。
【参考3】评价课程考试信度等级标准
考试信度值 评价考试信度等级
0.80≦考试信度值≦1.00 可靠性高
0.7≦考试信度值<00.80 好的结果
0.60≦考试信度值<0.70 比较好
0.50≦考试信度值<0.60 尚可使用
考试信度值<0.50 深入分析研究,误差较大
备注:考试信度取值在0.00和1.00之间,即 0.00≦考试信度≦1.00。信度取值越接近1,其信度越高,考试分数越可靠。
(二)各片区分值与难度分析数据:
实考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及格率 优秀率 难度
全 市 26926 74.84 17.06 83.7% 35.4% 0.75
市直属 4974 78.69 13.95 90.6% 42.2% 0.79
思明区 6223 78.58 14.33 89.9% 43.1% 0.79
湖里区 3471 79.45 13.77 91.4% 45.6% 0.79
海沧区 1877 75.00 16.48 84.7% 34.3% 0.75
集美区 3150 75.23 15.25 86.8% 31.7% 0.75
同安区 3619 69.64 18.95 75.0% 24.2% 0.70
翔安区 2313 67.35 20.10 70.9% 22.0% 0.67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卷的难度值与往年难度值基本相同。这样的难度值既符合《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又能很好发挥中考的导向功能。
三、考核范围说明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和《2015厦门市考试说明(思想品德)》精神命题。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时事。
四、试题特点分析
1.贴近学生生活视野,促进知行统一。
思品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中考的试卷必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把课程的教学与考查的方向有机结合起来。试题中提供的材料情境,是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这才更有可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行的统一。试题中提到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主题、“贴吧里遍布人身攻击”的现象、小明初中三年的生活片断等,这些都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具体体现,在具体问题的作答中,是对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履行公务义务、培养公民责任感等知识的再教育,这就更好的促使学生在把良好的品德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这也正是一份试卷更高层次的价值所在。
题例:28.(9分)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小明回想三年来的美好时光,感触颇多。以下是他分享的一些生活片段:
片段一:认真学习,积极回答问题,努力完成作业。
片段二:帮助同学解答学习上的疑惑,主动照顾生病的同学。
片段三: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
片段四:加入志愿者团队,在马拉松比赛期间,帮助维持秩序,清洁赛道。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⑴小明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4分)
⑵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人?(5分)
在本题中,引用的是初中生的实际生活片断,作答这样生活情境的题目,尤如让考生回忆自己的初中生活,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选择正确的做法,再次将认知与践行结合起来,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2.注重主干基础知识,实现学科目标。
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学科命题考核的要求之一。要检测学生三年思品学科的学习情况,就离不开对学科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本次试题考查的孝敬父母、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珍爱生命、文明礼仪等,均是学科主干基础知识。对这些知识的考查,既关注学科的稳定性,也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学科核心知识、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对学科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有效印证。
题例:12.青年歌手姚贝娜在病逝前选择了一种大爱的方式——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由此可以看出她的生命观是
A.漠视生命,视生命为身外之物 B.珍爱生命,将生命的价值延伸
C.肯定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D.尊重生命,用生命来谋取声誉
在本题中,以青年歌手姚贝娜捐献眼角膜为情境材料,考查学生对生命观的正确认识和判断。珍爱生命的话题是一个永恒、重要的话题,在历年的中考中,都以不同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生命的科学认识,对珍爱生命、尊生生命、善待生命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3.紧扣时政重点热点,彰显学科特点。
思品学科与时政重点、热点的紧密性,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思品学科一旦脱离了时政重点、热点,就难以体现这个学科的、时政性、时代性特点。在本次试题中出现的时事内容有2015年全国“两会”的重要精神、“国家宪法日”设立的重要性,“一带一路”带来的积极意义、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等,这些都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热点话题,这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时政新闻,提高学科的敏感性,有积极的意义。
题例:29.(8分)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此前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0%的普通百姓认为宪法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甚至一些国家公职人员也认为宪法远离平常生活。
⑴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原因。(6分)
⑵请你为“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活动撰写一条标语。(2分)
在本题中,以“国家宪法日”的话题考查宪法的地位、作用、重要性,这是以时政热点为情境材料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典型例题。这样的试题,是学科时政性的体现,也对学生关注身边重热点时政新闻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让学生立足于社会生活学习学科知识,遵循从生活到知识,再从知识回归生活的认识规律。
4.重视初中高中衔接,突出能力立意(培养学科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科的教育不能只关注眼前,还应关注学生学科学习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作为有选拔性意义的中考,关注初高中的衔接,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本次试卷,很好体现了初高中在知识和能力、学科思维上的衔接。在知识上,对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公平正义、依法治国、科学发展等知识的考查,为同学们在高中继续深入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垫定了基础作用;在能力上,关注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关注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归纳和演绎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高中学习注重考察学生的一种能力;在学科思维上,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严密学科思维的培养,如辩证看待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科学严密解答认识类的特殊设问,这都是学科思维培养的体现。
例题:26.(11分)材料一: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虽然学生要到高中学习才真正接触哲学知识,但哲学思想却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本次试题中的26(1)、30(1)题,一方面,要求学生从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全面看待网络购物、经济发展的利弊,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再如27(1)题,要求学生从《劝孝歌》、《弟子规》的名言名句,概括相应的主题,这正是对学生归纳能力的体现,这一些试题,关注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垫定了思维基础。
5.呵护学生生命成长,命制意义试题。
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还可延伸到试题上,这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表现,也展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在本次试卷中,试题关注正确的生命观、积极健康的心态、自我保护的方法、公民的合法权利、个人的高度责任感、中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关爱良好生态环境的意识等,这些内容的考查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呵护,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对考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题例: 18.某校举办以“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骑自行车时,不逆行、不抢道 ②雨天打雷时,立即到大树下面躲避
③独自邀请同学到野外水库游泳 ④单杠活动时,留心器材是否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除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的处处保护外,还需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在本题中,围绕着自我保护的话题,让学生对身边的行为进行辨别,强化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正确行为,这正是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带给学生更有意义的引导。
6.融入国学知识,突出传统文化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国学知识融入学科试题中,有利于实现学科知识、国学内容和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带三者的有机统一。在试题中,《劝孝歌》、《弟子规》的名言名句,“投桃报李”的典故,“精忠报国”的故事等,使国学知识无缝地融入试题中,学生对孝敬父母、感恩、宽容、爱国等传统文化将会有更直观的体会。
例题:27.(11分)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此某班决定开展“晒家教家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
A组展示了古代关于家风家训的名言名句: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
——《弟子规》
⑴请你概括A组所要表达的主题,并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6分)
B组“晒”出了身边同学的家教家风:
◆爷爷常常给我讲,“投桃报李”的典故。
◆妈妈从小教育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爸爸从小跟我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豪情。
⑵请说说你从上面家教家风中收获了什么?(3分)
C组总结:“家风虽有不同,但充满正能量的家风无一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⑶生活中,你将通过哪些具体行动传递优良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扣展、能力的提升,还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在本题中,以国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孝敬父母、感恩、宽容、爱国等良好品德的感悟,借助这样的形式,既是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引导,也是一次传统文化之旅。
7.试题形式多样直观,提升人文素养。
学生作答一份试卷,不仅是知识检测的过程,也该是带有“美”感的阅读、思考过程。在本次的试题中,引用《弟子规》、家教家风名言、典故,巧用《信用档案》、《养老并轨》、《PM2.5的来源构成》等漫画、图片,使得试题材料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活泼直观、人文韵味浓厚,既易于学生理解,缓解阅读疲劳,也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过程。
题例:14.图5漫画告诉我们,
在社会生活中
①不讲信用就要付出代价
②要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③只要失信就不能贷款
④只要诚信就能成就事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对于初中学习阶段,如果能给予形式多样、感性直观的试题,一定程度上,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漫画题目的作答中,学生不仅要能调动课本知识,还要有欣赏、解读漫画的能力,这无疑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训练。
五、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材料来源:各阅卷题组)
26.(11分)材料一:
材料二: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鲜活易腐等四类商品除外。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⑵面对“网购陷阱”,消费者应该注意什么?(5分)
⑶材料二中“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保护了消费者的哪项权利?如果商品符合退货规定,商家却不让退货,你将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4分)
26(1):
(1)学生答题情况问题分析
①26题(1)材料一涵盖两幅图片,考生回答问题只答其中一幅图,缺乏整体分析问题的能力,丢分现象很严重;
②考生的审题能力有待加强,答题时不少考生与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混淆;
③生没有根据问题后面的分值来确定答案的条目数,因此答案简单、不全;
④空白卷不少;
⑤考生从材料中读取信息的能力不强,看图归纳能力差;
(2)教学建议
①平时教学应加强读题、审题、分析问题的设问角度进行指导,教会考生懂得从材料中摘录有效信息。
②注重中考思品学科考试题型的指导,特别是图表类题型的指导。
举例:(1)读表:①读表的标题;②读表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③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达往往对学生答题有较大的影响。
具体步骤:一读标题,圈出关键;二看横竖,概况信息;三找关系,全面比较;四析设问,连接教材
(2)读漫画:①漫画的标题;②漫画的背景;③漫画中人物的言行、表情等;④漫画的寓意(内涵)
具体步骤:一析漫画,点内涵;二析设问,连教材。
26(2):平均分:3.2分
(1)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不能够完全使用书面语表达,使用口水语的现象仍然存在。
②不能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答非所问。如:答成网络交往,消费维权途径等。
③不能够结合材料作答,只回答了相关的知识要点。
④不能够做到分点作答,答案想到一点写一点,显得很混乱。
⑤看懂题目了,但缺乏记忆的支持,部分考生完全凭借日常网购的经验用自己的话来作答。
(2)教学建议:
①吃透课标,扎实基础,落实“考点”。
②加强针对性训练,全面提高审题和解题等能力,突出“变化点”。
③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
④训练学生答题思维,提高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抓住材料与答案的“结合点”。
26(3):得分:(含零分)2.77分,(除零分)3.06分。
(1)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问题分析。
①错别字严重,有不少考生会背诵但不会默写。如公平交“义”权、消费者协“费”、提请仲“栽”机构、“伸”诉、诉“送”等。
②不会根据题意作答。如第一问很多考生答“依法求偿权、安全保障权”,个别把消费者六项权利都写出来。
③关键词张冠李戴。主体与动词不搭配。如请求消费者协会“帮助”、向有关部门“提起诉讼”。
④个别考生误答成26(2)“在消费时要注意什么”。
⑤多数考生本题第二问没有按题意作答,把第一种维权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写进去了,答题不够准确。
⑥部分考生答题缺乏条理性,没有分点分段作答,甚至有个别考生不按设问顺序作答。
(2)教学建议。
①平时教学除了落实背诵也要强化书写,法律题的关键字词要训练,主体与动词要一一对应。
②审题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平时练习时要多进行解题训练。
③指导学生答题要规范、有条理,分点分段作答,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27.(11分)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此某班决定开展“晒家教家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
A组展示了古代关于家风家训的名言名句: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
——《弟子规》
⑴请你概括A组所要表达的主题,并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6分)
B组“晒”出了身边同学的家教家风:
◆爷爷常常给我讲,“投桃报李”的典故。
◆妈妈从小教育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爸爸从小跟我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豪情。
⑵请说说你从上面家教家风中收获了什么?(3分)
C组总结:“家风虽有不同,但充满正能量的家风无一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⑶生活中,你将通过哪些具体行动传递优良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
27(1):平均分:4.59
(1)学生答题情况:
总体上,虽然不少学生答题思路、答题逻辑思维清晰,答题规范, 而且“我和父母”部分属于学生较轻车熟路的知识,但得分率仅为76.5%,说明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必须剖析:
①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认识类”题型应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回答,只回答了“为什么”的居多;
②部分学生答题逻辑错误,先回答“为什么+怎么做”,最后才回答“是什么”。
③不少学生答题不规范,把三个层次的内容紧缩一段书写。
④部分学生从背景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回答成“中华文化”的不少。
⑤写错别字现象多,把“赡养”写成“詹养”、“瞻养”、“瞻仰”等。
(2)教学建议:
①教学中注重夯实基础,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教材重要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②重视平时的教学环节,讲清、讲透书本知识点。
③训练学生结合材料分析方法,训练不同类型题目的规范解题方法,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及答题技巧的指导。
27(2)、27(3):
(1)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对于27(2),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准确地回答出“感恩”“宽容”“爱国”三个关键词,反映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对于27(3),本设问要求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写出具体做法。但是由于设问过长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导,许多学生理解为“你将通过哪些具体活动传递优良家风”,因此相当多学生回答通过“主题班会”“诗歌比赛”“黑板报”等形式传递优良家风。还有部分学生只能从一个角度作答,不能从两个角度谈具体做法。
(2)教学建议:
①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②平时多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文字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教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④建议试卷排版中,(1)、(2)、(3)小题的段前段后行间距拉大一些,以免不少学生答题失误。
28.(9分)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小明回想三年来的美好时光,感触颇多。以下是他分享的一些生活片段:
片段一:认真学习,积极回答问题,努力完成作业。
片段二:帮助同学解答学习上的疑惑,主动照顾生病的同学。
片段三: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
片段四:加入志愿者团队,在马拉松比赛期间,帮助维持秩序,清洁赛道。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⑴小明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4分)
⑵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人?(5分)
28(1):得分:2.88(含零)/3.73(除零)
(1)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小题所涉考点为“少年的责任”,通过设置情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情境内容的解读,与“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一一对应。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审题不细心,答题格式不规范。本题设问是“小明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规范的格式应是与片段的对应,一部分学生的答题杂乱无章,次序混乱,导致少得分、不得分。②题型认知有误,部分学生误答成“体现类”,答案不精炼。③语句表述不够完整,错别字较多。④出现知识记忆空白,无法作答,只能照抄材料。
(2)教学建议:
①明晰中考相关考点,加强主干知识的记忆,不留知识空白与缺漏。②加强解题能力与方法的指导,学会准确抓住 “题眼”和“关键词”,把握题型与答题方向。
28(2):得分情况:本小题满分5分,均分3.38(含零分)/3.59(不含零分)
(1)学生答题情况及问题分析:
①本题的设问清晰、严谨对考生思维的导向性明确,因此,绝大多数考生能够顺利扣题作答。
②造成失分的情况主要是,仅照搬复习提纲中知识点“培养自己的责任感”的5个要点,而没有联系青少年实际,丢1分。这部分考生应该平时属于中下水平,虽考前突击知识背诵,但审题、解题的能力欠缺,导致审题不严密,答题不完整。
③小部分考生误答成了“少年的责任”的4个方面,仅得到联系青少年实际的1分。少数学生放空白或者整体文不对题。
(2)教学建议:
①夯实基础,牢牢抓住主干知识、基本问题落实背诵。
②提高能力,平时教学和复习中要突出审题和解题方法的指导,突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答题的规范。
29.(8分)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此前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0%的普通百姓认为宪法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甚至一些国家公职人员也认为宪法远离平常生活。
⑴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原因。(6分)
⑵请你为“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活动撰写一条标语。(2分)
29(1):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原因的探析。满分6分,考生得分为3.1左右,得分率为51.6%。
(1)学生的主要典型错误有:
①审题失误,错答成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意义。
②脱离材料作答,不懂得结合材料分析。
③知识点回答不全面,出现遗漏,如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这一块,漏得比较多。
④错别字频出,如“根本大法”错写成“基本大法”;“公民权利”错写成“公民权力”;“国家权力”错写成“国家权利”等。
(2)针对存在问题的教学建议:
①引导学生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要熟悉和理解当年热度比较高的“时政术语”。
②加强解题训练,学会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关键词,提高审题准确率。学会根据情景,根据设问限定和指向,筛选教材的知识点,学会用所学知识解读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大事,并进行归纳、整理、组合,形成答案,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学会结合材料分析。
③对于易错,易混的热点、考点要进行系统的辨别及区分训练。如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宪治国等可结合各区模拟卷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训练,讲解,区分,辨别,提高考生的甄别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④平时的教学中,对于易错名词,字,要进行充分解读,区分,以防学生混淆。
29(2):
该题满分2分,全市平均1.82分,答题情况较好,大多数考生能紧扣题意,关注到题眼是“宣传标语”和“宪法”。但是部分学生仍然出现审题不认真的问题,只答出了关于“法律”或“权利义务”的宣传标语。此外,还出现错别字、宣传标语所体现的知识点错误、放空白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审题,抓住题眼;注重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增强学生自信心,学会每道题都审过一遍,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不行、不会,尽量不放空白。
30.(11分)材料一:
材料二:
⑴结合图10,简述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战略位置的意义。(5分)
⑵观察图11,谈谈北京治理雾霾的经验给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启示。(4分)
⑶如果你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好的建议,将通过哪些途径表达出来?(2分)
30(1):本小题满分5分,平均分(含零/除零):3.49分/3.95分。
(1)学生答题情况、问题分析
结合知识点(4)分的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回答“生态文明的意义”这一知识点,少部分同学错误地回答成“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新理念”、“生态文明的内涵”、“依法治国的意义”等。在阐述“生态文明的意义”时,大部分同学读背准确,少部分同学写错别字或是词不达意,如“福祉”写成“遗址”等。极个别同学在答题区域内胡乱表达或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结合材料(1分):得分率较低。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结合材料作答;另一些同学虽然想要结合材料,但是只是简单摘抄材料,或是把“意义”答成了“必要性”,罗列了生态环境的现状,指出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而并未回答建设生态文明有什么好处。
(2)教学建议
①夯实基础,讲透知识点,扎实落实学生的读、背、写。
②多进行题型指导和解题指导,避免学生答非所问。
30(2):得分1.3分左右
(1)学生答题情况:问题分析
①学生不了解题目中的“启示”主要是从怎么做方面答,很多学生把生态文明的含义和意义作答。启示第一小题已经很明显回答了生态文明的意义,这一题还是回答生态文明的意义,课件学生的答题努力比较差,同意知识点不可能在一张试卷里两次出现。老师平时也没有这方面的指导。
②学生不清楚题目中的“北京治理雾霾的经验”其实是指政府的做法,也就是国家的做法,所以学生没有从国家的角度去分析,而单单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有的虽然知道是从国家的角度,但是没有从课文中提取文字作答。
③把所给材料中的北京的做法当作答案。
④没有结合图11的具体内容作答,有的死记老师给的答案,不看题目作答,出现不乱扔垃圾等与图11不相符的答案。
(2)教学建议
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答题能力的训练要落实在平时。训练学生看清楚设问的条件,避免离题和少答,这题中,“观察图11”、“北京治理雾霾的经验”、“给生态文明建设”、“有益启示”都是条件,少看一个都会影响答案。
30(3):
(1)学生答题情况、问题分析
①审题错误型
大部分同学由于审题不清,答成对生态文明的建议(政府、个人的做法),答得完整,但都没答到点子上。有个别同学活用思明区质检最后一道题,答到“打12369电话举报”,获得1分。
②知识点不清型
很多同学用对了知识点,但只是死记硬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用词不准确、不规范,譬如:“给国家写信”、“给国务院写信”、“给最高人民检察院写信”、“上访”、“电访”、“电邮”以及“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反映”;还有同学直接使用大白话,譬如“拍微电影,开记者发布会”、“找记者”、“播放环保公益广告”等,让人哭笑不得。
③错别字连篇型
初中生试卷上出现的错别字多得让人吃惊。譬如信访的“访”,“舆论”的“舆”,“反映”的“映”,“媒体”的“媒”,短短一句话出现了数种版本的错别字。例如:“媒体”的媒写成“煤、谋”,信访写成“信妨或信封”,反映的“映”写成“应”。
④自暴自弃型
还有个别考生态度极为不端正,在试卷上作画,写一些发泄性的语句(如“有屁用”“没有好的建议,行动”、笔、“游街”等)或是放弃作答。
⑤悲催型
有部分学生把原本回答正确的答案划掉丢分。实在可惜。
(2)教学建议
①夯实理论基础
②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和答题技巧的指导
③加强考生的考前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积极引导,鼓励加鞭策,稳定情绪。
六、教学建议
1.吃透课标、扎实基础、切实提高能力——落实“考点”
老师应该吃透《课程标准》精神,引导学生学透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要点,考核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思想品德的主干知识。只有熟练掌握主干知识,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例如,在复习道德、法律、国情知识的内容时,应引导学生对主干知识进行一个个“面”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2.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
我们的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放眼当前社会,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要熟悉和理解当年热度比较高的“时政术语”,学会用所学知识解读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大事。
同时,思想品德课也是一门科学,具有比较强烈的思想性。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遵循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的规律,教学除注重当年的重热点社会现象外,还应该注重设计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问题面前思考、探究,在思考和探究中明白道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思维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
3.提高课堂的人文韵味,潜移默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寻找“人文点”
思想品德源于生活,若离开了鲜活生动的情景和文化载体将会显得枯燥而苍白。因此,考试命题必然需要借助这些鲜活和生动素材。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学与历史、文化、习俗等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以“人文”为主的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加强针对性训练,全面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突出“变化点”
作为平时的教学活动。老师必须应该精选一定的代表性题型指导解题方法与步骤。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其中,有几个重要关节点值得高度重视和研究:
第一,在考点变化方面,要研究《考试说明》的规定,特别注意增加、删减、调整的考点。
第二,在能力要求方面,不管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还是从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复习过程中准确把握——要到位,不越位,不缺位。
第三,在材料呈现形式方面,试题往往会以文字、漫画、表格、图片等形式出现,需要考生平时加强训练,能够读懂材料,学会提取信息,做到减少审题失误,减少答题失范,学会根据情景,根据设问限定和指向,筛选教材的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整理、组合,形成答案,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第四,在题型变化方面,要重点关注单项选择题、情境判断题、辨析题、读图表题、概括题、看法认识、活动探究类试题等题型,学会根据问题,多角度综合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考试说明》中所附的题型示例,一定要逐题进行分析解读,从中领会中考命题的思路和答题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