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易 易名知产 今天
有时候阿毛写着稿子会突然暴躁。
很想把话筒塞到各位公司嘴边追问:能不能项目开始前提前注册商标?
这不,苏宁的“苏鲜生”商标注册不算晚,但还是有好几件商标被驳回,上诉之后依旧无果,究竟是哪一步出错?
“苏鲜生”商标被驳回
2015年3月,苏宁超市推出的线上生鲜品牌“苏鲜生”。最先以上海、杭州为试点,产品涉及蔬菜、水果、海鲜、禽蛋、肉类等,几乎覆盖了线下超市的所有生鲜品类。
与此同时,苏宁从2015年03月19日开始申请注册“苏鲜生”商标,截止当前共申请注册了49件。但由于2015年仅申请注册了第23类、第31类、第35类、第39类商标,剩余类别到2017年11月才继续申请注册,所以难免让人“乘虚而入”。
于是部分商标不得不因为近似而被驳回注册,为此苏宁静等3年,终于在2019年,对这几件商标提出撤三申请。
但这些只是少部分,还有6件商标并非因为相同商标被驳回,而是因为与“苏先生”商标近似被驳回。
商评委认为,苏宁申请的“苏鲜生”商标和在先存在的“苏先生”商标在文字构成、呼叫等方面相近,构成近似商标。由此驳回了苏宁的注册申请。
苏宁不服,提出复审后,败,上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败,再上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败。
苏宁认为,自己注册的商标和引证商标差异明显,而且商标经过自己的宣传使用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类似案件中已有诸多“先生”与“鲜生”商标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获得共存注册,按照审查一致性原则,诉争商标也应获准注册。
然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定苏宁易购申请注册的6件“苏鲜生”商标与他人在先申请注册的“苏先生”商标使用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容易导致相关消费者产生混淆、误认,构成使用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
商标近似如何判断?
商标近似判断根据商标的形态有图形、文字等区分,单纯文字又有英文和汉字的区分。
汉字商标在审查时,主要从构成元素是否相同来判断相似。只是设计、读音、排序不同,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就判定为近似商标。
如只有一个单字,读音相同且字形相近,判定为近似商标,如“千”与“芊”;叠字与单字判定为近似商标,如“小”与“小小”;如果是多个汉字,那么首字读音相同且字型相近的,有较大几率判定不近似,如“千记”与“芊记”,若情况发生在第二个字,就有很大几率被判定近似,如“千记”与“千纪”。
以本文“苏鲜生”为例,苏鲜生和苏先生,只有第二个字有区别,虽然字形不一样,但读音一致,这么一来,两者商标近似率就非常高。
尽管苏宁取这个名字形象又好听,刻意的成分很小,但由于“苏先生”商标注册时间是早于“苏鲜生”的,所以苏宁只能含泪接受这一结果。如若当初苏宁确定名称的时候先查询一下相关商标,也不会有今天这么一出。
看完苏宁这个事例,我突然想多问一句:公司们确定品牌名称之前能不能先查询一下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