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化汉字“因简害义”“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不利于文化传承”的问题,教育部称,自古以来,汉字由繁趋简的发展演变趋势十分显著(Chinese characters have undergone constant simplification)。
简化字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甲骨文(oracle bone script)和金文(Chinese Bronze Inscriptions)中,汉字就有了简体形式;南北朝以来楷书(regular script)、草书(cursive writing style)、行书(running hand)中也不断有简体字产生。
现行简化字即是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通过搜集、整理、筛选千百年来在民间通行的简体字(collect, sort and select simplified characters widely used for hundreds of years),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简化字体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后确定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体系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从汉字形体构成的规律看,形声构字(pictophonetic characters)是主要的构字方法,如果仅从会意字(associative compounds)方向去理解汉字,就背离了汉字构形事实。
【知识点】
汉字的造字结构通常有四种,分别为:
象形字(pictographs),比如,马、口、门等;
形声字(pictophonetic characters),一般是一个偏旁部首加一个汉字组成,比如,吗、妈等;
会意字( associative compounds),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比如,休、旦等;
指事字(self-explanatory characters),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比如,上、下、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