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校名字越来越长?文章说,业内人士指出,这是一场四方合谋的文字游戏: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房地产商或房产中介、家长(学生),排名难分先后。
结果呢?共赢!
家长(学生)得到很大的安慰;学区房销售得到有效拉动;办学层次,改改校名,似乎自动提升,分校及主管部门与有荣焉……
作者说,现在,“房住不炒”的警报不时拉响,中小学的校名不断前缀名校的牌子,这算什么操作?不是在推波助“炒”吗?
厦门呢?
在《中国青年报》这篇文章发表后,留言区都在“认领”:这是说的我们这里吧?
认真想一想,厦门学校的校名也是越来越长了!现在要找校名四个字的学校,很难了。
而且,《中国青年报》说的20多个字校名还真不是开玩笑,前不久还传出厦门某新开发区要以“**中学**区附属学校***附属学校”来命名学校,也就是说,名校的附属学校的附属学校,被戏称为某某名校的“孙子”学校。据说遭到教育部门的强烈反对,但是,不知结果如何。
以“实验”命名的学校也越来越多
不仅校名越来越长,各地学校的“实验病”也越来越严重——以“实验”命名的学校也越来越多。
图片来源:一只学霸(bajie203)
也一直有人要我们要盘点下厦门以“实验”命名的学校,其实,我们做过盘点。厦门目前有38所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冠之于“实验”。
2014年,《厦门晚报》曾做过盘点,厦门有15所学校以“实验”命名。
也就是说,六年之间,厦门生出23所以“实验”命名的学校。而且,从目前看,过几年还会更多,据说有的区已经规划从第一到第十几的实验学校。
在厦门,第一所实验学校是厦门实验小学。
(摄影:曾欣悦)
学校校名越来越长
实验学校越来越多
这样好吗?
有人对此感到痛心疾首:名校办分校,分校再办分校,又有校区,分校的“碗里”到底能有多少名校的“汤料”?老百姓最后也许没有真正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只是虚荣心的虚幻满足。
所以,怪套路太深?
其实,不少家长还真好这一口。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一所新办的学校,如果只是以地名命名,被划入新学校片区的家长很可能不满意划片,到教育局“维权”,但是,如果新的学校挂上名校的前缀,那么,尽管只是刚刚开办,家长一般不会有意见,而且,新办的学校很快会成为新的热门学校,这也促使越来越多新办校傍大牌,这样大家相安无事。
有人说,这是因为:家长、社会都越来越没有耐性去等待一所学校长大,一些家长也越来越沉迷学校名字给他们带来的“虚荣”,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实验”或是名校的附属学校,都是好学校。
当然,也有人说,也不必痛心疾首。如果学校不挂名校的前缀或是取名实验学校,就能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吗?换句话说,其实都差不多,如果20多字的校名会让家长对学校更有信心,那其实也未尝不可,反正就是一个名。
或许,要一分为二看待校名新现象,如果取了个傍大牌的校名,使得一些原本很普通学校或是新校获得全新发展,不仅“身价”不一样了,而且,一下子就赢得家长好感,那其实也没有好谴责。家长们往往会认为,某某名校附属学校,或是“实验”学校,从一定程度上传递了一些信息,例如,显示主管部门“另眼相看”,如果是改名,则显示学校还在做事情、在思考,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对于学校来说,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后面或许就会顺畅。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傍大牌或是实验学校都是不好的,有过成功经验,正是这些成功经验“诱惑”更多人要走这个“捷径”。
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适可而止,如果不加节制,一味地让新校榜大牌,不仅新校没法得到大牌学校滋养,反倒有可能把大牌学校给拖垮了。据说厦门的几所名校,已经出现了不堪重负的迹象了。其次,学校文化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承,简单地复制粘贴,会不会产生水土不服?
或许,我们要防止的是,大家光在校名上做文章,制造出名校的泡沫,大家都陶醉在名校虚荣之中,到时候一觉醒来,才发现原来都在白日做梦,那就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