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栏目,报道了《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对滨江引导规范班级微信群的做法点赞。滨江区位于杭州。
建立班级微信群公约,回归教育初衷
《公约》分为家长篇和教师篇两部分:
家长篇
1.遵守公序良俗。群内言论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经考证的社会传闻或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意见,不在群内发布。杜绝发布商业广告、募捐、求投求转等与教育教学无关信息。为避免信息覆盖,杜绝刷屏,若非老师要求,一般不用回复。
2.遵守班级规则。群内实行家长实名制,未经班主任同意,不擅自邀请学生、非本班家长等无关人员进群。尊重每个人合理的表达权利,若出现意见相左,不强求一致。
3.表达理性诉求。群内用语温和理性,避免过激性、煽动性的言论,自觉维护班级群的教育属性,不发无关信息。
4.理解老师的忙碌。当老师未及时回复信息时,请多份耐心,安心等待。紧急事情可择时致电,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5.欣赏他人孩子。群内成员都应以宽容、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的成长,学会欣赏其他孩子的优点,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长,为孩子做出表率。
6.把控交流时间。群内信息主要发布教育教学等通知,若非十万火急,在当晚9:30到次日7:00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老师。
教师篇
1.约定班级规则。班主任是班级群第一责任人,负责群成员实名制、聊天监管、违规提醒删除等。
2.发布合理信息。教师要有强烈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意识,不得在群里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分数)、优劣对比、表扬少数等信息。若非情况紧急,信息发布的时间一般控制在当天21:00前,重要信息尽量通过书面或电话通知,确保每一位家长知晓。
3.进行多元评价。教师在群里多做共性问题的讨论和评价,多表扬、鼓励学生,表扬的涉及面尽可能广,角度尽可能多元。
4.分清作业边界。家庭作业,宜当面布置,不让家长转告,重要学习资料尽可能直接提供给学生,不建议在群内要求家长打印资料,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并在群内上传。
5.坚持理性沟通。教师和家长因沟通不畅而引起负面情绪时,教师要先保持冷静,积极寻求其它合适的解决途径,忌在群内泄私愤式的抱怨,忌有损教师自身形象的对话。
6.维护网络纯洁。不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何信息,包括时政评论、商业广告、募捐筹款、红包求投等。
公约的制定是在充分征询
老师、家长和专家意见形成的
滨江区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来江飞在采访中表示:整个公约的出台,前后整整三个礼拜,因为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必须要提出公约的形式。规范的话,要有很大的群众基础,所以我们专门请了专业机构,我区教育研究院,专门管德育,家庭教育,(联合)家长学校的有关专家,组成了一个小组,然后他们去调研,提出具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