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副主任甘华田提出的
#建议取消中考,实行十年义务教育#
登上微博热搜
引发热议
取消中考的提法
并不是第一次见到
甚至有不少家长也有此想法
支持者
初中分流不利于青春期孩子成长
甘田华代表并不是第一个提议“取消中考,普及高中”的人。
据人民政协报澎湃号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卢晓光表示,职业教育分流延至高中以后,更有利于培养高质量技术工人。卢晓光说,高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初中毕业即分流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基础学科教育不足,较难进一步提高技能,不能满足国家战略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行业的需要。从孩子自身成长来说,初中分流也不利于青春期孩子的成长发展。
卢晓光认为应该“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在普通高中按年级分流,分段实施职业教育。”他建议在高二全部基础学科已经结业并会考之后,分流为普通班和职业班,按不同教育方案,充分发掘培养孩子的潜能和一技之长,让普通高中后的教育分流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给孩子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中考焦虑远大于高考焦虑
媒体报道说,全国人大代表牛三平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需要考虑当前国情。中国所有家长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憧憬孩子上大学,中国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观念还处于一个扭转的过程。为了避免初中毕业就被绑定读职高,家长的‘中考焦虑’远远大于‘高考焦虑’。”
提高普高升学率 缓解焦虑
针对当前社会备受关注的普高分流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建议,从我国产业人才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建议稳步提升普通高中入学率,通过3~5年的时间将普通高中入学率由2020年的约53%提升至80%,形成“以学历教育为根基”的产业基础人才池,不仅满足现代产业对技术工人的更高要求,也能直接减少家长对子女升学的焦虑,防止“内卷”。
反对者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提出“取消中考”的人士,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职业教育不了解,还认为读中职,三年后就是就业。事实上,现在读中职,毕业后,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通过职教高考上大学,而且,只要想读大学,都有书读。
反对“取消中考”的阵营认为,“取消中考”,无非是把焦虑推迟——父母们总是自信地认为:自己孩子属于智力晚开,只要上了高中,他们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但是,事实证明,很多初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不是因为智力,而是学习习惯、意志力、自律的欠缺。
更重要的是,反对“取消中考”的这方认为,这个建议是“看错病”,“抓错药”,取消中考分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焦虑的问题。
教育焦虑不是中高考造成的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出发点虽然好,但显然看错了病,抓错了药。取消中考,包括取消中考分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焦虑的问题。
陈志文说道:“教育焦虑来自哪里?是中、高考造成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他列举一组数据:
2021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1078万人,招生人数1001万人,全国平均录取比例93%。其中,黑龙江理科本科线280分,其他很多省本科线最低也仅有300分出头;在高考报名人数第二高的广东,专科最后录取线是100分,如果剔除赋分的起评分30,实际等于40分。剔除先天智力偏差的同学,满分750分的情况下,想低于40分是有难度的,一般人恐怕也做不到。
插播下
福建高考的录取率是多少?
2021年,福建普通高考考生是20.1万人,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在高招录取后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18.39万人,其中本科录取13.43万人。
也就是说,2021年福建普通高考录取率是91%,本科录取率达到66.82%,近七成都能上本科。
陈志文认为,专科分数线低至如此,不仅仅是广东,在全国也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考不上大学在当今的中国已经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高考带来的焦虑就不存在了吗?竞争就不激烈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陈志文说,竞争仍然很激烈,家长考生仍然很焦虑。
图片
考不上大学已经很难了
为什么父母还焦虑?
这是因为在人人都能上大学的今天,学历水涨船高,比如本科,父母们认为,上本科不够,要上211,但是,上211也不够,要上985、双一流,有的上“双一流”也不够,要上清华北大。
之前高考改革,很多人认为,现在高考太残酷,一次考试,一锤定音,应该允许多次考试,缓解大家焦虑。因此,有的地方的高考就允许英语考两次,没想到,并没有缓解家长焦虑,孩子反倒更累了:考了一次,还要考第二次,因为父母们不满足一次的成绩。
图片
取消中考 也解决不了焦虑
陈志文认为,同理,取消中考,包括取消中考分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焦虑的问题。
他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去年全国中考的升学率是92%,和高考基本一致,而且,教育部规定的严格的普职比5:5分流,十余年来根本就没有实现过,无论在哪个省,普高录取率都高于中职。事实上普高占比在过去一年显著提升,但大家反而更焦虑了。
图片
插播一下
厦门中考升学率是100%,即只要参加中考,就一定有高中读,高中包括普高和中职。当然,随着考生人数增加,100%比例的维持越来越难了。
2021年厦门的普高录取率是58%,普高录取率逐年在增加。但是,焦虑一年比一年增加。
为什么?
即使普高录取率提高,父母们还是不满足于孩子上普高,他们的目标是孩子上一双外。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上一双外,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好学校,但是,为数不少的父母不这样认为。
为什么普高录取率逐年增加
家长还是一样焦虑?
陈志文认为:大量的教育问题,本质是社会问题,是社会问题在教育上的投射,反过来也制约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也是中国教育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
图片
他认为,“因此,我们一定要有系统思维,跳出教育看教育。不能奢望通过教育改革去调整社会问题。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解决不了相关的教育问题,更容易破坏教育系统自身形成的平衡,带来更复杂的危害,最后只是折腾教育,折腾老师、家长与学生。”
当然,陈志文认为,教育也不是坐等,也需要尽可能积极回应这些焦虑,采取措施化解,降低这些焦虑,但是,绝不是简单靠取消中考,取消高考,人人都上大学,甚至好大学,期望通过教育的大同来解决教育焦虑,实则是社会焦虑,社会竞争。教育改革,解决不了社会问题,任何试图用教育改革调整社会问题的改革,往往搞乱的是教育。
分流≠淘汰
教育学者沈乾若认为:“‘18岁之前的教育不应该是淘汰赛”?恰当的说法应当是‘分流’,而非‘淘汰’。
图片
从小学,到中学、大学,是人成长从一体到分化的过程,最后进入不同的行业和职业。而中学正是分化的时期。初中时,孩子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潜力特长,有些对于职业前程产生了想法。高中阶段,部分孩子准备升读大学;另一部分对学术无甚兴趣,而向往某种职业或技能。
其他孩子也在探索和发现自身潜质兴趣的过程之中。这是孩子自然而然的成长。中等教育在传授知识文化的同时,要提供机会,引领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己;也要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为升学或就业做好准备。
>>>
教育部:普职分流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中考分流,教育部近期曾经回复过:坚持普职分流是非常必要的。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近期在地方“两会”上有一些代表和委员建议取消中考后的“普职分流”, 如何理解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从两个方面做了回答:一是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的必要性,二是下一步怎么保持大体相当。
图片来源:微言教育
陈子季表示,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应该说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做法和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任。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既可以满足不同禀赋和潜能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同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所以坚持普职分流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陈子季也坦承,我们也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高质量、普及化的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我们将积极推动各地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健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等因素,一方面,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应用型人才发展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另一方面,最根本的还是要把中职教育自身办好,提升自身的质量,在普职融通上下功夫。
他介绍了下一步发展中职教育的计划:
一是要提升中职办学条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双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
二是要畅通升学渠道。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满足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
三是要优化办学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要按照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定位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职普、融通等多种发展路径。
他说,总的来讲,就是要通过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