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penser的第649篇文章
相信这两天,大家的朋友圈已经被和“网易辞退绝症员工”相关的文章刷屏了。
事件的主人公,自称是网易公司的一名高级游戏策划,在职5年期间,绩效考核一直保持优异,连一次迟到早退都没有。
就是这样一位踏实本分的员工,在今年1月被查出得了“扩张型心肌炎”——
一种会让心脏发生不可逆衰竭的疾病,如5年内不移植心脏,病情不断加重的话,随时都可能死去。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公司的打击,比疾病都来得更猛烈:
先是开始无端地给他打D绩效,以差评为由,不让拿“N+1”补偿;
然后撤掉了他的工位,叫保安来威胁,连他住院的时候都不消停,说不配合就把他父母也扯进来……
是不是听着感觉,他面对的不是网易集团,而是网贷团伙?
虽然网易已经在昨天的声明里否认了很多指控,导致当前形势处于两方各执一词,无法定论的状态;
但大众舆论对网易的指责已经铺天盖地了——
不仅是出于对当事人的同情;
更核心的一点在于,我们会忍不住担忧:
“因为身患绝症被赶出公司”,会是我们多少人的宿命?
1
比996更心酸的,是996都没用了
是的,”网易员工“事件又一次让以996为典型的工作模式暴雷了。
但我们内心也很清楚,这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从今年开始,996话题突然变得特别火爆,而且明明争议这么大,推行的范围还越来越广了呢?
我们先从996逻辑的起点说起;
很简单,你要想跑得更快,赚得更多,就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都如此,对吧?
但放到现实层面看,它忽略了一个时代背景变迁的问题:
以前互联网行业发展势头好,还处于快速上升的红利期,所以在那个竞争者本身没那么多,也没那么强的背景下,你996,比别人多努力一些,完全可以挣到足够自己买房买车的钱;
现在,国内的互联网行业本身进入了一个收缩期,竞争者也越来越多了,企业要想保住生存,996只能是一个底线要求,而不是一个加分项。
在这样的情形下,普通人被996模式逼到了某个极限:
竭尽全力,玩命向前,但退无可退;
因为你稍有懈怠,就可能被更年轻,学东西更快,性价比更高的年轻人取代。
本质上,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赌博式的恶性竞争——
要提前透支自己的身体,来换短短几年的光鲜和收入;
一旦没有登上高位,或者身体健康出状况,那么你此前积累的一切会全打水漂不说,还可能让生活陷入更大的困境。
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能怎么办?
相信每一个被“网易员工”事件触动的人,都忍不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但没人知道答案,或者,不敢去面对那个答案。
2
比起同情别人,我们更该警醒自己
如果“网易员工”事件最终被认定,当事人指控属实的话,除了对996本身意义的又一次审视之外,我们还应该从中得到更多的警醒。
比如,即便你对一家公司再认可,再有感情,也一定要以明确的个人成长目标为前提。
网易事件的当事人,原本一直以自己是“网易人”为荣,兢兢业业干活,坦言自己也曾经把公司当成家一样——
5年里加班超过4000小时,但最后却被告知,他所有的加班都不符合规定,所以几乎一天加班工资都没拿到。
可回过头来看时,我发现我们大部分的加班、迭代甚至推到重做,都是在为主管们的错误决策买单而已。
他们的KPI其实都是底层员工透支健康堆起来的。
主管们让员工超负荷工作自己却落得清闲,其实真正应该加班认真做决策把控方向的,恰恰是他们自己。
对我个人而言,这些加班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工作难免会有琐碎和乏味的部分,但是当你没有办法在日复一日的辛苦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的时候,你就应该重新审视一下你拼命的意义和状态了。
毕竟,奋斗不是只有一种形式。
很多时候,公司要你996,和你说加班是福报blabla,就是在偷换概念——
凭什么我自己回家做喜欢的事不能是一种进步,非得坐在公司,按照公司的要求按部就班才是努力?
想通了,就不用怕自己拉不下脸面了;
勇敢跳出来,去找一个新的开始,毕竟你自己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
公司永远都能再迎接新一波的年轻人,但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段20多岁的经历。
所以,在任何阶段,你自己内心都要时刻拎着一把秤,想清楚自己愿意放下什么,然后去换取什么;
始终保持人生的“收支平衡”,才不至于在某个节点突然失衡。
3
没有一家公司,
值得你拿命消耗自己
立足现实来讲,我们怎么样才能把握好人生的收支平衡呢?
很简单,用一个年龄段的优势,去弥补下一个年龄段的劣势。
举个例子,年轻的时候,我们是身体好,精力好,但是没有钱,对吧?
所以这个阶段,我就建议大家别让自己太安逸了,可以去996的公司打磨历练一下;
反正身体扛得住,学东西也快,多积累些经验和钱。
然后等到中年了,体力和精力开始走下坡路,不比小年轻那样能扛能造了,就可以发挥自己阅历和经验上的优势,尽量避免那些琐碎又重复的活儿;
同时在财富上,合理分配一些理财项目,让自己的收入来源多元化一些,不指望着独一份死工资过活,生活和精神上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最重要的,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没有一家公司值得你拿命消耗自己。
你一定要相信,终其一生,只有健康才是你最大的不动产;
比公司,伴侣,朋友等等都更值得你去珍惜和依靠。
不要做现在拿命赚钱,以后拿钱养命的选择,血亏的是你。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便能混得不错,跻身相对宽裕的中产阶层,也挡不住突如其来的一场重病或者几天的ICU;
即便你自信可以不为钱发愁,还得因为健康原因额外遭受治病的罪,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体验。
少生点病,少花点医药费,没花出去的也是赚。
人生是一场万米马拉松,我们的路还长着呢,千万不要为了一时得失而枉顾大局。
毕竟,借用一句李诞的话讲:
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好好活着。